-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光叶蕨种群保护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极小种群光叶蕨的种群调查、种群就地保护、种质离体保存、种群监测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光叶蕨的种群保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072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
LYT1820-2009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LYT1819-2009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小区技术规程
LYT2590-2016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子采集技术规程
LY/T2652-2016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与扩繁技术规范
LY/T2938-2018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
LY/T3086.1-2019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第1部分就地保护及生境修复技术规程
LY/T3086.2-2019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技术第2部分迁地保护技术规程
LY/T3187-2020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叶蕨Cystopterischinensis(Ching)X.C.ZhangR.Wei
冷蕨科冷蕨属植物,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蕨类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每个根状茎着生一回羽状长卵状披针形叶片2~3个,叶柄短,羽片近对生,30对左右,孢子囊群圆形,近羽片主脉着生,沿羽轴两侧各1行。目前仅发现于四川省天全县二郎山团牛坪和乐山市峨眉山后山局部生境(林下灌丛和阴潮岩石上)。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属Ⅰ级极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一级保护植物。
3.2
种群population
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光叶蕨的所有个体。
3.3
2
全查法detailverificationapproach
直接调查并统计调查区域内光叶蕨的全部个体,实测其分布面积,真实地反映调查地资源量的客观情况。
3.4
就地保护insituconservation
在野外原生分布地,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维持现存光叶蕨自然种群及相关的群落。
3.5
保护缓冲带conservationbufferzone
以光叶蕨种群为中心,在建立的保护区或小区的基础上,再设置一定的空间范围作为对人为或自然干扰活动的缓冲地带。
3.6
离体保存preservationoffbody
光叶蕨孢子、珠芽等繁殖材料,离开母体进行贮藏。
4种群调查
4.1调查时间
4~10月。
4.2调查方法
采用全查法。收集基础数据,拍摄视频照片。
4.3调查准备
4.3.1收集文献资料,查询标本信息,访谈相关专家,对历史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将已发现的光叶蕨种群在地形图上标记。
4.4调查内容
4.4.1资源分布:地址、经纬度、海拔高度、分布面积等。
4.4.2资源数量:野生种群数量、种群规模等。
4.4.3群落特征:植被群落分布特征、种群结构、植被组成、郁闭度或盖度等。
4.4.4生境状况: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土层厚度、土地利用等。
4.4.5生长状况:逐株调查记录光叶蕨株高、叶长、叶宽、羽片对数、中部羽片长、中部羽片宽、孢子囊群数量多少、珠芽形态、健康状况等。
4.4.6保护管理:保护管理状况。
4.4.7威胁或干扰因素:威胁或干扰方式与程度等。
4.4.8填写调查表:填写光叶蕨植物群落及植株调查表,见附录A。
3
5种群就地保护
5.1就地保护对象
所有已发现的光叶蕨个体及与其生存和繁衍相关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包括光叶蕨个体、种群及其所处的生境。
5.2就地保护途径
建立相适应的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点)。保护小区建设与规划参照LY/T1819-2009、LY/T2938-2018执行。
5.3就地保护措施
5.3.1设置电子防护围栏
以种群分布区域为中心,向外至种群面积2倍处设置第一道电子防护围栏;以第一道防护围栏面积的10倍处,再设置第二道电子防护围栏。
5.3.2管护
a)对所有光叶蕨群落及个体生存状况进行定期巡护和日常管理;
b)当光叶蕨生长受其他草本群落影响时,采取适度人工干预,适当降低在原生境与光叶蕨存在竞争的草本群落中其他优势种,利于光叶蕨的繁育和生存;
c)改善区域通风,控制生境空气相对湿度达85%左右。
5.3.3病虫害防治
光叶蕨主要病害有锈病,虫害有红蜘蛛和介壳虫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