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手扶插秧机插植部分设计(三维建模CAD图纸)
1绪论?
1.1?插秧机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的插秧工具秧马和莳扶,已有近千年的使用历史。宋代苏轼曾作
“秧马歌”,
叙说了湖北农民使用秧马的情景。使用莳扶可以代替手工分秧,并将秧苗
梳入泥中定植,
直至20世纪50年代,某些地区仍在使用。中国水稻插秧机的研制工作始于
1953年。
1956年在莳扶分秧方式的启发下,首次提出群体逐次分格取秧、直接栽插的
秧苗分插
原理,从而在水稻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了突破,研制出水稻拔取苗移栽的第
一代样机。
到1960年,各地推荐生产上使用的人力、畜力插秧机已达21种。1967年,
第一台自
走式机动插秧机“东风-2S”型通过鉴定定型并投入生产,每天可插秧15~20
亩。
日本于1898年,发表第一个水稻插秧机专利;意大利于1915年开始研究拔秧
苗的水
稻插秧机,至50年代已有拖拉机配套的商品出售,但都由于结构复杂、造价
高,作业时
需用辅助劳力多而未能推广。日本于60年代研制带土小苗的栽植技术和相
应的水稻插
秧机。1966年后,工厂化水稻育秧设备研制成功,促进了插秧机械化的迅速
发展。?
1.2?发展趋势
插秧机的研究应该根据各国土质和人口等地区因素,因地制宜,发展适
合当地情况的插秧机,此外,插秧机也要向提高作业效率,提高对秧苗的适应
性,
提高使用操作性能方向发展。为了克服漏插、漂秧和钩伤秧等缺陷,今后将
通过对
送秧、分秧、插秧等工作机构的改进与创新,继续提高插秧质量和对各种秧
苗的
适应性,同时要研制适用于每穴一株杂交水稻秧苗的新型插秧机;研究提高
工作
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如实现自动装秧及故障自动停机等的途径;进一步完善
包括
育秧在内的水稻全套种植机械化体系,提高非插秧季节水稻插秧机的综合利
用程
度。
2插秧机总体介绍?
2.1?插秧机总体结构和设计原理
类型
水稻插秧机按适应秧苗的状态分拔洗苗型、带土苗型和两用型。按动力分为
人力插
秧机和机动插秧机两类。人力插秧机采用间歇插秧方式,插秧动作在机器停
歇状态下进
行,插秧动作结束后,手拉机器移动一个株距,再次进行插秧动作。机动插秧
机采用连
续插秧方式,在机器行进过程中完成分秧、插秧动作。机动插秧机又分手扶
自走式、乘
坐自走式和拖拉机悬挂式等类型。按分秧和插秧机构的运动特征可分为纵分
滚动直插
式、纵分摆动直插式和横分摆动直插式。滚动直插和摆动直插是指取秧器定
位杆件分别
由作圆周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机构驱动,并在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完成分
秧、插秧动
作,取秧器在插秧段的运动轨迹接近与地面垂直,使形成的插孔较小,秧苗直
立性和稳
定性好。滚动直插只用于机动插秧机。
原理和构造
插秧机的工作过程,因结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基本流程大致相同。其“群体
逐次分格
取秧直接栽插”原理为:秧苗以群体状态整齐放入秧箱,随秧箱作横向移动,
使取秧器
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按农艺要求将
秧苗插入泥
土中,取秧器再按一定轨迹回至秧箱取秧。
各种插秧机栽插部分的组成基本相同:人力插秧机由秧箱、分插秧机构、
机架和浮体船
板等组成,自走式机动插秧机还设有动力驱动、行走装置、送秧机构等部分。
秧箱
主要功能是承载秧苗,并与送秧机构、分插秧机构配合,完成送秧和分秧作
业。主
要有箱体、箱架、秧门包括秧帘和秧刷等组成。在横向移箱机构作用下,使
秧箱横向
移动,从而使秧苗移向秧门,以配合取秧器有规律的取秧栽插。
分插秧机构
是水稻插秧机的主要工作部件,由取秧器及其驱动机构和轨迹控制机构组
成。取秧
器在驱动机构的驱动和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从秧箱中
分取一定数量
的秧苗并将其插入土中,然后返回原始位置开始下一次循环动作。按分秧动
作,有横分
和纵分两种。①横分取秧器有适于拔取苗栽插的秧夹和适于带土苗栽插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