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pdfVIP

+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5.3平面与平面平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学科素养

1.经历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发现过程;

2.会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数学抽象

3.结合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体会“生活情景→空间模型→数学定理”的研逻辑推理

究方法.

直观想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难点:能根据问题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通过生活实例直观感知面面平行,进而抽象出空间模型中的面面平行,借助实

验操作、问题引导、合作交流、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抽象出定理,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展示

完成定理的应用,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水平仪、三角版、矩形板)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情景1.以为守护生命,快速搭建的方舱医院引入

1

情景2.数学文化引入

设计意图:以当下热门话题“全民防疫”引入,通过观察放舱医院的建筑,引入课题“平

面与平面平行”,通过展示欧几里得的图片,提醒学生关注数学发展史.

(二)课堂导入,提出问题

1.展学习目标,明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

2.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直线与面平行的判断方法.

3.教室中的面面平行举例(学生课堂口答)

2

4.空间模型中的面面平行(课件动画展示面面平行的抽象过程)

4.问题引领

问题1.你能结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总结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吗?(口答)

问题2.若一个平面内的任意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可以判断两平面平行吗?(口答)

追问:“任意直线”可以减少为几条直线呢?通过下面的实验我们来探究发现判断面面

平行的最优方法.

设计意图: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回顾

线面平行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类比学习面面平行的研究思路做铺垫,同时思维导图简练、形

象,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梳理;让学生经历“生活情景→数学模型→数学概念”的研究过

程,为下面的数学实验做铺垫.

(三)探究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实验探究:结合下面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课本139页的实验探究.

要求:保证卡纸上所画的直线与桌面平行,思考卡纸相对桌面有几种摆放方式.

判断下面哪个方案可以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

方案1.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方案2.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方案3.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

(学生对上面的方案,进行展示)

提问:依据上面的实验操作,你能大胆的猜测出判断面面平行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猜测)

3

总结: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

问题3.你能从向量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可以利用两条相交直线

判定两个平面平行,而不能用两条平行直线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操作,让学生独立发现判断平面与平面平行

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自己发现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同时让学生明白,对于数学

的学习和科学的发现“猜测”很重要,但是“猜测”只是开始,接下来还应该对定理给出严

谨的证明过程.

(四)典例分析

例1.已知:正方体ABCDABCD.

111

文档评论(0)

155****88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