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大学生抑郁症.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心理素质与人生发展

浅谈大学生抑郁症

摘要:抑郁症是当前世界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之一,在我国也影响着很大一部分人群。大学生抑郁症是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其发展呈上升趋势,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学身的学习和生活。本文着重针对引发大学生抑郁症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希冀对有效防御大学生心理疾病起到一定的作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

心理抑郁是人类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抑郁情绪一旦蔓延时间较长的话,就会严重影响人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即转化为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测,抑郁症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全球抑郁症患者有3.5亿,中国的患病率为6.9%。在我国每年28.7万起的自杀案例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呈现低龄化,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自身特点极易受到侵扰,是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据相关调查报告,当前在校大学生1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

抑郁症的判别及症状

1、抑郁症的判别

抑郁是一种心境的忧伤、悲哀和情绪低落,属于常见的情绪障碍。只有当抑郁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并持续一段时间

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归因,自暴自弃,悲观厌世等。(3)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参见宋凤宁、张琼,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110-113页

参见宋凤宁、张琼,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110-113页

3、认知偏差。首先,情绪低落是抑郁症最显著的特点。消极情绪源于消极观念,消极观念出于消极认知,故认知偏差也可导致大学生抑郁症。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偏概全,过分关注消极面,贬低积极面;二是思维方式绝对化,非黑即白;三是主观臆断,遇到事情总会首先往坏处想等。其次,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知识上存在盲点,造成认知偏差。再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认为有心理疾病的人精神不正常,这种无形的社会压力,极易使患者贻误治疗时机,并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不良后果,甚至酿成悲剧。

(二)外因

1、沉重的经济、学习和就业压力。首先,目前大学生每年须缴纳的各种费用加上生活费是很多家庭承担不起的,尽管国家和学校采取各种措施扶助贫困学生,但也只能解决部分学生的部分学费,很多大学生经济仍然十分窘迫,生活压力很大。加上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两极分化严重,很多家庭富裕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看不起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贫困大学生对贫富差距悬殊不理解,认为自己生来就不如别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上的长期不平衡容易导致抑郁症。

其次,大学教育采取的是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教育为辅的方式,失去了中学时期老师的管束,让有些大学生茫然无措,加上一系列等级证书考试和考研考公务员等,无形的压力接踵而至,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另外,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全国每年有大批的毕业生成为就业大军。面对僧多粥少的状况,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还有些学生不能端正自己,造成就业过程中四处碰壁,而他们又大多数没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遭到否定后,造成心情上的焦虑、不安,久而久之则演化成抑郁症。

最后,互联网在大学校园日益普及,也是有些大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和电子游戏,脱离群体生活和活动,失去社会支持,一旦遇到挫折,倍感无助与悲伤,抑郁情绪无法排解,引发抑郁症参见韦莺、钟丽芳,社会心理科学,第21卷,2006年第6期

参见韦莺、钟丽芳,社会心理科学,第21卷,2006年第6期

2、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人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同室关系,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大学生在相处时不能彼此接受、悦纳对方的情形称为人际关系紧张或障碍。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自卑、胆小、害羞、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际、不善言谈、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或障碍的原因有:A认知因素,主要是认知偏差和认知投射;B情感因素,最为常见的是自卑和自负;C经济因素,两种极端情况——家庭贫困与富裕等参见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9-120

参见李宏翰、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文档评论(0)

135****82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