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均衡收入决定分析涉及总需求(AggregateDemand;简称AD)和总供给(AggregateSupply;简称AS)两个方面。
本章ADAS模型是涉及劳动等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货币(金融)市场均衡的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其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均衡分析。
*学习目标
◆了解AD曲线形成的基础和位移因素
◆理解有关学派关于AS曲线形状的观点和前提假设
◆能够运用ADAS模型分析宏观政策的作用
*9.1总需求曲线
一般价格水平与相应的总需求量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本节研究的总需求曲线所表示的就是这种对应关系:所谓总需求曲线是表示一般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9.1.1总需求曲线的方程
将IS-LM曲线模型均衡解的表达式如下重写即可得出总需求曲线的方程:
Y=(9.1)
写成更一般的形式就是:
Y=Y
+++-++(9.2)
*9.1.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总需求曲线如图9-1所示。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反向相关的关系。
其内在原因是:在其他外生变量不变的条件下,价格上升,利率上升,本币实际升值,通过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量下降。反之,价格下降,利率下降、本币实际贬值,利率机制、汇率机制和乘数效应引起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右下倾斜的上述解释也可根据ISLM曲线模型由图92所示。
从初始状态A(P1,Y1)出发,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到P2,引起实际货币余额(M/P)减少和本币实际升值(E/P值减小),从而LM曲线和IS曲线双双左移,交于新均衡点B(P2,Y2),总需求量下降到Y2。
结果是,价格上升,总需求量减少,二者反向相关。
*9.1.3总需求曲线的位移
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移的因素是非价格变量的变动,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居民的自发性消费、企业自发性投资、与名义汇率和国外价格相关的实际汇率等的变化。
在其他外生变量不变的条件下,
货币当局增加货币投放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右移,即向总需求扩大的方向移动;
政府购买支出扩大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右移;
提高税收(进口关税除外)水平将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提高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将刺激总需求曲线右移;
私人部门自发性需求扩大,将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本币名义贬值将引起实际汇率水平E/P上升,从而使总需求曲线右移。
当然,上述政策变量、自发性变量等反方向变化对总需求曲线的位移影响也是反方向的。*
如图9-3所示,假设经济处于初始状态A(P0,M1,Y1)点,从此点出发,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到M2,引起LM曲线右下移动,与位置不动的IS曲线相交于点B(P0,M2,Y2),有效需求水平(总需求量)从Y1增加到Y2,总需求曲线从AD(G,T,M1,E)向右移动到AD(G,T,M2,E)位置上。
图9-3总需求曲线的位移:货币扩张
下图描绘了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移的情形,其他外生变量对总需求曲线影响不再一一做出图示。
*9.2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是一般价格水平与该价格水平上经济体愿意供给的商品和劳务总量之间总体关系的曲线。一般而言,总供给曲线具有三种形态:水平、右上倾斜和垂直。
9.2.1古典的总供给曲线:灵活工资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指的就是在竞争市场和工资灵活条件下的实际总供给量(以商品为单位计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曲线,其为一条垂直线,实际总供给量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如图9-4中第一象限所示。图9图9-4总供给曲线(垂直)形成:工资价格灵活*1.劳动力供给
在图9-4第三象限中,把劳动力供给曲线描绘成正斜率: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率W/P(名义工资率与物价水平之比)的增函数。实际上,劳动供给曲线未必总是正斜率,这里只是假定其正斜率而已。
实际工资率上升对劳动供给量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方向相反,总体影响的方向和力度取决于两种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