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巩固与知识梳理训练13 大气受热过程(带解析).docx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巩固与知识梳理训练13 大气受热过程(带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训练13大气受热过程

辐射雾是指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作用,近地面大气层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在初春、秋末和冬季较为常见。图甲示意11月7日在我国西南地区某河谷上空形成的辐射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甲中的辐射雾形成主要是由于图乙中()

A.①强B.②强C.④弱D.⑤弱

2.推测图甲中辐射雾浓度最大的时刻可能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12时前后

C.14时前后 D.日落前后

3.使辐射雾消散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2025·宁夏银川模拟)2024年3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北京部分地区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下图为“该日北京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4~5题。

4.导致图中9~12时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增强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地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5.降低北京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运用遥感技术监测预报②我国西北地区加强生态修复工程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治理④北京南部京津地区建立生态屏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5·甘肃兰州模拟)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下图示意2024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该次冷湖现象形成于()

A.23日17:00之前

B.23日17:00~19:00

C.23日19:00~23:00

D.23日23:00~24日08:00

7.该次冷湖形成和消散的方向分别是()

A.自上而下,自上而下

B.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C.自下而上,自下而上

D.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8.在该次冷湖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该地的天气特征是()

A.晴朗微风 B.大风降温

C.阴雨连绵 D.温和湿润

透射率是指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经大气衰减后的电磁辐射量与入射时电磁辐射量的比值。读“大气对长波辐射随波长变化的透射率图”,完成9~10题。

9.地面辐射中射向宇宙空间的波长集中在()

A.6~8μm B.8~12μm

C.16~22μm D.大于24μm

10.大气中对长波辐射的吸收最为显著的是()

A.二氧化碳 B.尘埃

C.臭氧 D.水汽

1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假期间赴甘肃进行考察,图甲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6分)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们在图甲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乙)。

(2)据图乙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6分)

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丙)。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cm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