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要点及练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VIP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要点及练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要点

一.定风波

1.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解词:吟啸:高声吟咏。料峭:形容微寒。

3.译文:不要去听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慢慢地行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又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度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寒,吹醒我的酒意,我感到微微的寒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刚才风吹雨落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来。“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用了象征手法,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此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归”字道出了作者一心渴望归隐,不在乎官场的阴晴多变。

“风雨”和“晴”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和晴日,又暗指政治上的风雨、人生逆境与人生顺境,表达了词人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

5主旨: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6.词人的形象:

吟啸徐行、拄着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7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独具风格,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1原文: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聚会宴饮,在座的多是英雄豪杰。沟水中的月影,随河水静静流去。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我们吹奏笛子,欢乐直到天亮。

二十多年的时光犹如一场梦境,身躯虽健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雨后初晴的景致。感叹古往今来多少盛衰兴亡,都被编成渔歌在夜半响起。

理解与赏析:

(1)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

午桥、流水、月影、杏花、笛声等意象,构成一幅恬静欢愉的月夜宴饮图,充满闲情雅趣。

(2)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

②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而生的悲伤感慨之情;

③试图想要看破世情而生的旷达悠远之情。

(3)“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写出环境的幽雅静谧,隐喻年华盛世悄然逝去,时光难再。

(4)“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借稀疏花影的静景与悠扬笛声的动景,组成了恬静优美的画面,描写了词人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坐中豪英”一起借着酒兴尽情嬉闹的游乐情形,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5)结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说说“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是什么意思?

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饮酒吹笛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

(6)“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这两句概括了国家和个人急剧变化,道尽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表现词人历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郁伤感。

(7)“闲登小阁”为何不按照标题写成“夜登小阁”?“闲”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居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20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8)“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意思: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