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STE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pdfVIP

STE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TEM教育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研究

冉春燕孙元利

摘要:在课堂整合的时代背景下,TEM教育在国内外科学教育界掀起

了热潮。本文旨在探索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探寻,形成

TEM科学课堂模式。通过研究小学教材中经典的探究性课例——《建高

塔》,寻找TEM教育理念与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结合元素,激发学生探究积

极性,提高课堂的活力,展示TEM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TEM教育小学科学教学实践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

素养为宗旨的根底性课程。其根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教学,

保护好奇心,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1]。

TEM是基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将各学科的特点进行综合,找

到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存在着的相互支撑、相互开展和相互补充

的关系。教育界对TEM教育有不同的理解,但其核心思想相同,即将四门

学科融为一体,应用于课程中,用于解决实际性问题。

一、小学阶段的TEM教育特点

跨学科综合性:TEM教育的核心特征就是跨学科性,强调运用多科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2]。

实践性:TEM教育强调工程技术实践,在实践中整合学科,建构知识

体系[3]。

团队协作性:TEM课程工程的设计中,通常都包含科学研究、工程设

计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趣味性:小学阶段的TEM教育最吸引学生的特征就是趣味性。

二、小学阶段TEM教育融入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以问题/工程为途径

TEM教育以问题/工程为实现途径,强调在问题/工程完成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以跨学科为核心

基于学科,但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或者过于注重学科的边界,运用多

学科综合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以新技术为支撑

以技术为桥梁,实现跨学科整合为特征,关注新技术及其实践应用为

主要原那么,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

才。

〔四〕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开展为基点

基于理念,在学校整体课程的框架下,有团队、有方案、有目的地开

展TEM教育,以创新精神和终身开展为目标来架构TEM课程体系。

三、构建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课堂模式

三、TEM教育理念下的科学教学实践探索——《建高塔》为例

《建高塔》是基于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TEM实践类课程。本课之

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框架结构”这一课,研究了形状与承重的关系,同

时,他们还知道一些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作用。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

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之中,既有科学原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更稳

定。又有工程设计矿泉水瓶“高塔”,还有技术层面的制作“高塔”,当

然还有简单的数学的知识测量比拟塔高。我们最后对高塔的评价还有制作

的美观即艺术指标。属于典型的TEM+科学课程。

〔一〕课程任务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高的建筑入手,观察大

量的个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建筑的共同特点,即高建筑不容易倒的特点

——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先研究一个矿泉水瓶怎么样最不容易倒,通

过实践得出一个矿泉水瓶正着放比倒着放稳固,瓶中水量一半也是最稳固,

为后面的动手制作环节提供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是发现。出示多个矿泉水瓶、胶带、水、沙子等实验材料。学生在

明确评价标准后,根据上个环节得到的方法,思考最好的搭建方法。

二是设计。根据已有搭建方法,按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原理,画

出设计图,运用力学、艺术、数学等跨学科知识,并从理论上论证稳定性,

从设计图上凸显美观性。

三是制作。動手制作是TEAM课程的核心,根据充分的发现、设计,

利用正确的的原理之后,依据设计图,合作学习的方式,动手动脑,完成

高塔的搭建任务。

四是测试与评价。最后进行稳定性测试:将每个小组所建的高塔在斜

面上两两比照,比拟作品的稳定性。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主

要评价方式是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全班流动观察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

品,并提出修正建议,这样做的好处是收到更多改良意见,由个人建议—

—小组共识——班级

文档评论(0)

184****89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