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风机沉降观测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电场

沉降观测报告

******有限公司 零一九年六月

***风电场

沉降观测报告

观测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沉降观测依据 1

三、沉降观测方案 1

1、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1

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1

3、沉降观测级别及精度指标 2

5、观测方法 3

6、数据处理 3

7、观测周期和观测进程 3

四、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4

1、25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4

2、26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5

3、27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6

4、28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7

5、29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8

6、30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9

7、31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0

8、32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1

9、33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2

10、34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3

11、35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4

12、36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5

13、37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6

14、39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7

15、40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8

16、41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9

17、42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0

18、43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1

19、44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2

20、45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3

21、46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4

22、47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5

23、48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6

4、结论 27

说明 28

第1页共28页

一、工程概况

***风电场项目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麦岭镇境内。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接了该工程的沉降观测业务。

二、沉降观测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5.《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DGJ32/J18—2012

三、沉降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分布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受现场环境限制,本工程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采用独立高程系统。每台风机布设7个观测点,观测时以每台风机的第一个观测点为固定基准点,联测2-7测点。

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风机机沉降观测点埋设步骤如下:

①基准点选择在对基座观测有利且稳固可靠的地方,现场查勘并埋设标识;

②沉降观测点均匀布设在风机基座上,并能反映变形特征的敏感位置;观测钉采用直径1.5cm,长7.5cm的不锈钢柱体,用冲击钻钻孔并埋设于基座周围。

③主意养护。

第2页共28页

0.5保护盘

0.5

保护盘

m

地面

方井或圆井

内填细沙或土

≥0.4

图2-1基准点埋设示意图图2-2沉降点埋设示意图

3、沉降观测级别及精度指标

根据《建筑物主体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DGJ32/J18-2016的表3.0.9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确定本项目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

采用TrimbleDiNi03数字精密水准仪,配铟钢精密条码水准尺,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仪器精度为0.3mm/km。

表3-1沉降观测仪器及精度

序号

仪器名称及型号

仪器照片

仪器精度

1

TrimbleDINI03配套LD12铟钢尺

每公里往返测高程中误差

≤0.3mm

第3页共28页

表3-2沉降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

序号

项目

限差

1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0.5mm

2

每站高差中误差

0.15mm

3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0.5√nmm(n为测站数)

4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

±0.5√nmm(n为测站数)

5

视线长度

50m

6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0.5m

7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1.5m

8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0.5m

5、观测方法

观测视线长度≤30m,前后视距差≤2.0m,往返较差及附合

文档评论(0)

chenzehao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