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编制说明.pdf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编制说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第三批推荐性国家

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3】58号),由常州天

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承担修订《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

树脂》(GB/T8237—2005),项目计划编T-609。该项目由中国建筑

材料联合会提出,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39)归口。

(二)制定背景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我国三大类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树

脂)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品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造

船、电子、机械、石油化工、防腐工程等领域。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已实现多年

持续增长。

随着国内新能源蓬勃发展、低碳经济的加快推进以及复合材料制品性能和环

保要求的提升,新型绿色环保型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产品品质向高科技新型复合

材料靠拢,复合材料制品的发展对不饱和聚酯树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树

脂的生产主要采用智能化设备,因此树脂新品种不断的增加,品质、性能也不断

提升。

GB/T8237-2005实施近20年,已不能满足树脂生产企业、复合材料生产企

业的使用,迫切需要结合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等对原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完

善,更好的规范产品,推进应用,以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对我国纤维增强复合

材料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根据2023年标准制修订计划和要求,2024年3月组成标准起草

工作组。标准起草工作组先后与上海、常州、北京、广东、山东等地的有关科研

院所、质检机构、生产企业等进行了调研,根据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

1

二五三厂)、南通天和树脂有限公司、山东凯威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华科聚

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

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多年来的生产经验和用户使用要求,结合我国标准的体系、

编写要求和有关规定等,形成了标准的讨论稿。

2024年4月15日和5月17日,标准起草工作组召开了两次工作组线上视

频会议。对标准的讨论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明确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增加

了“触变指数”定义及触变型树脂的触变指数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HG型通用

树脂及浇铸体和纤维增强塑料的性能要求、产品标记、模压树脂的水分性能要求

和试验方法、树脂的拉伸性能;更改了阻燃型树脂浇铸体的阻燃性能要求,用氧

指数表征阻燃性并增加氧指数试验方法;同时提高了树脂的浇铸体和纤维增强塑

料的力学性能。

会议同时提出了开展验证试验的具体方案:液体树脂验证项目由树脂生产企

业提供连续生产20批树脂的实测值数据。树脂浇铸体和纤维增强塑料的项目验

证,由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南通天和树脂有限公司、山

东凯威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肇庆福田化学工业有

限公司五家企业提供树脂,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统一制样,

由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和上海上玻检测有限公司、南通天

和树脂有限公司、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单位承担检测,下一步将按

照标准讨论稿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经讨论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初稿。

2024年11月14日,根据标准的征求意见初稿,调研了有关树脂生产企业、

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征求对本标准的意见和建议。标准起草工作组根据意见和

建议召开了工作组第三次线上视频会议。会上对标准的试验验证情况及试验数据

展开了分析,对标准的征求意见初稿认真讨论,根据调研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整

理、修改后,于2024年11月下旬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并提交TC39标委

会秘书处。

(四)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原建材二五三厂)、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

院有限公司、北京玻钢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上玻检测有限公司、南通天和

树脂有限公司、常州华科聚合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凯威尔新材料有限公司、肇

2

庆福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

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起草。

主要成员:宣维栋、张海雁、张小苹、秦录平、冯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