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2).pdf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2).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教材定位】

《树和天空》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的第四篇文章。这首

诗歌想象十分奇特,意境似乎也有点儿朦胧,仿佛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

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但又很难解读,不好把握。

在阅读这首诗歌的时候,不要逐字逐句推敲索解,而要运用想象,尝试进入诗歌所创

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尝试感悟“在雨中走动”的树,“在空中展开”的雪花,所营造特

殊意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

3.揣摩诗句的含意,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那个奇异的世界。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

奇迹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

难点:揣摩诗句的含义,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的世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树和天空》第二课时

三、文本研读

(一)分析意象,理解内容

意象派代表人物庞德通过翻译中国古诗,发现用并置、叠加、复合的方法安排意象会

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表达效果。庞德的发现触发了英美诗人学习和借鉴中国古诗的热潮。

英美意象派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滋养下,开创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

《树和天空》一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树”“雪花”“天空”“我们”,有怎样的象征

义?

1、树

①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树丰富的生态

和文化蕴含。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对生

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做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展览和诠释。

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

置和应有的走向。

②“树”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

2、雪花

“雪花”在这里有着丰富的蕴涵。

①作为冬天的象征,它预示着寒冷,然而它又恰恰突显生命的强大意志。

②另外,“雪花”也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

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

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

息。

3、天空

①“天空”是“树”(自然生物)和“我们”(人类)存在共同的家,代表着自然界。

②所有生物既在“天空”下积极地承受它的所有赐予和挑战,同时又对天空怀抱着最虔诚

的爱、敬畏以及等待。

4、我们

①“我们”在这里代表人类与自然等存在。

②“我们”既是自然的旁观者和见证者,也是自然的参与者和存在者,“我们”相互关爱与

扶持着。

(二)合作探究(视角、主旨)

1、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以凝练、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

触现实”。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树和天空》这首诗的“全新视角”,是诗人赋予树以

人的思想意识而采用了树的视角,还是诗人展开了新奇的想象但仍然采用了自己的视角?

①观点一:

树的视角。想象诗人在雨中匆匆走过,看到一棵树,这棵树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他与

树角色互换,把树想象成一个具有思想意识的人,诗人自己则成了一棵在雨中“走

动”“匆匆走过”“有急事”的树。树想到果园里有自己的同类,黑鹂经常在自己身边歌

唱或栖息。在树看来,白天在雨中“匆匆走过”的那棵“树”,在雨停后的晴朗夜晚,也

一定会像自己一样“挺拔地静闪”,会和自己一样在经历了春、夏、秋三季的成长和成熟

之后等待雪花在空中绽开。这样以树的视角写更能激发人们思考人类与自然、自然万物与

宇宙空间、时光的流逝与空间的永恒等之间的关系。

②观点二:

诗人的视角。诗人在雨中匆匆走过,树成为他脑海中的意象。诗人认为人类可以“走

动”“匆匆走过”“有急事”“等待”,那么树也会有跟人一样的行为和思想。在诗人自

己的视角下,树扎根大地,指向天空,拓展了空间意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