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5).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5).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第四单元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面图片选自清朝宫廷画师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

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

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

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

2.(山东潍坊高一期中)明代后期广东有族长在家训中称“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但又劝家族子弟“量力勉图,各审所尚”。这说明当时()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B.新的社会阶层产生

C.经济政策发生转变

D.儒学失去主流地位

3.王阳明的弟子王艮进行讲学传道时,往往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沿途聚讲”,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这()

A.缓和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

B.标志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社会

C.推动了儒学思想趋向平民化

D.瓦解了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

4.(江苏连云港高一期中)“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B.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C.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D.全面否定了程朱理学

5.晚明时期,突然出现一大堆宣扬人性解放、突出个人性格的书。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这些书对后世的影响大

C.印刷术的新发展

D.百姓识字率的大幅度提高

6.(山东潍坊高一期中)徐光启记述,“天津海河上人云:‘灰上田惹碱’。吾始不信,近韩景伯庄上云,‘用之菜畦中,果不妙’,吾犹未信也。必亲手再三试之,乃可信耳”。这表明徐光启()

A.开启近代科学B.主张重农抑商

C.注重总结经验 D.重视实践验证

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

7.乾隆年间,两江总督高晋巡视长江三角洲地区时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这一现象()

A.促进农业生产机器化

B.强化了重农抑商思想

C.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

8.下表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市镇()

市镇

景德

汉口

朱仙

佛山

盛泽

乌泥

泾镇

主要

行业

制瓷

交通

交通

冶铁

丝织

棉纺

A.经济结构单一

B.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C.遍布全国各地

D.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9.(安徽宣城高一期中)思想家李贽提出,“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他又强调“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理、人欲并无区别。李贽的思想()

A.打破了传统儒学的僵化

B.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根基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倾向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0.(山东烟台高一月考)明朝灭亡、清代继立之后,一些学者对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恶劣学风深恶痛绝,并认真思考“社稷沦亡”的原因。这体现出()

A.统治者重视吸取明亡教训

B.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C.学者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理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11.《红楼梦》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及他们建筑在共同理想上的爱情,惋惜他们最终不能逃出封建势力的牢笼。这体现了作者()

A.对纯真爱情的否定

B.对专制制度的反对

C.对时代衰落的觉醒

D.对小说艺术的探索

12.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这体现出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A.程朱理学影响周边国家

B.出现总结性传统科学技术巨著

C.四大发明陆续传到西方

D.出现培养军事人才的新式学校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市镇兴起于宋代。其中,一部分是由原来作为各地基层军事据点的戍镇演变而来,或通过县城降格、集市升格、税务坊场改置、交通驿站升置等方式设置的,称为“镇市”,具有一定规模,且有正式建制;一部分是在临时性乡村墟市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称为“草市”,大多规模有限。到北宋中后期,市镇工商业已成为各地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形态上开始呈现不同的特点。形成了环城市镇、农业市镇、手工业市镇、商品转运市镇、港口市镇、消费型市镇等不同的发展类型。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

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明中叶至清中叶,苏州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从府城内扩大到城厢附郭和郊区市镇,从而形成一个以府城为中心、以郊区市镇为“卫星城市”的特大城市。苏州文化颇有特点,并且向外传播,成为周围地区仿效的对象,对明朝江南地区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1762年,《陕西会馆碑记》载:“苏州为东南一大都会,商贾辐辏,百货骈阗。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