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三调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不但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种“爱”的观念——不分差序的兼爱,

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洋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

义务,是一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

出来放在这位置里,但是“忠”字的意义,在《论语》中并不如此。我在上面所引“为人谋

而不忠乎”一句中的“忠”,是“忠恕”的注解,是“对人之诚”。“主忠信”的“忠”,

可以和“衷”字相通,是“由衷”之意。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

令尹。何如?”子曰:“忠矣。”这个“忠”字虽则近于“忠于职务”的“忠”字,但是并

不包含对于团体的“矢忠”。其实,在《论语》中,“忠”字甚至并不是君臣关系间的道德

要素。君臣之间以“义”相结合。“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所以“忠臣”的观念可以说

是后起的,而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私之间的关系。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

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另找出一个笼统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

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我

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他还

可以向父亲要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

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

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之后,才能决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团体格局的社会里,在同一团体的人是“兼善”的,就是“相同”的。孟子最反对的就

是那一套。他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墨家的“爱无差

等”和儒家的人伦差序,恰恰相反,所以孟子要骂他无父无君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二:

对于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格局形成原理的分析,有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

理论。而形成这种“差序格局”的文化基础,就是梁漱溟所谈的“家伦理本位”文化。正如

《论语》里所讲述的,对于父亲偷羊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

中”,也就是诚实是应该的,但在特殊情境下父为子、子为父说了谎,还是能被接受的。儒

家是以“己”为起点从亲人间的“孝悌”入手推广到他人,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人伦中,爱

变得有差等,于是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的文化心理让中国社会的各个地方都形成了“圈子”现象,尤其是在商场、

官场上,那些有资源、有权力的人形成的小圈子更可成为有足够实力的小团体。既可以为善,

变成办事有效率、有效能的团队,一加一大于二,发挥小集体的战斗力;也可以为恶,将权

力私人化,为小集团的利益不惜损害整体利益。善恶之间,关键就取决于小圈子里从领袖到

成员,其行为有没有愿景、能不能做到“礼法并治”,也就是说,有没有大家都会遵守的非

正式规范或正式法则,并能有效地动态平衡礼与法的矛盾,化解原则与利益的冲突,以及平

衡圈内圈外的不同利益。

“圈子”由关系连接而成,当极端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搞关系的人会用一切手段来拉近

自己与圈子中核心人物的距离,从而换取最大利益。因此我们看到,不论是政界、商界,还

是文化界、学术界乃至普通百姓,人人似乎都以自己属于某个圈子为荣,想尽办法进入圈子,

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依靠圈子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极端情况下,法律、道德

往往让位于圈子的利益,公共权力成为各种圈子的私家领地。种种情况,都对社会的良性治

理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对此,有人主张用法治取代德治,有人主张去关系化,还有人主张以

契约道德取代传统道德。尽管目前社会上存在法治不彰的现象,加强法制建设也是应该的、

必须的,但是要用法来取代道德,或以契约交易的关系取代讲仁义、讲博爱的人际关系,则

违背了中国人的民族性。

事实上,那种主张以法律取代道德、以契约关系取代情感关系或是去关系化的做法,在

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是因为“圈子”这个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即使是处处

文档评论(0)

LLFF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