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北段天井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docxVIP

龙门山北段天井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4·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第37卷第1期2013年2月

JOURNALOF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Vol.37No.1Feb.2013

DOI10.3969/j.issn.2095-4107.2013.01.004

龙门山北段天井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

李卿1,李忠权1,张玮2,刘爱疆2,曾吉和3,崔文玲3

(1.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59;3.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摘要: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四川克拉通以东,被围限在扬子、华北和羌塘三大陆块拼贴构造间.以全工区地震精细解释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选取近东西向的剖面06fsc0003—02tjsl111线,利用平衡剖面法恢复天井山构造带的造山过程.结果表明:天井山构造带的演化可划分为伸展拉张成盆阶段(震旦纪一中三叠世末)、陆隆伸展演化阶段(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末)、挤压抬升剥蚀阶段(晚侏罗世一现今)3期.根据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条件,认为自元古代以来最大主应力性质发生多次改变,控制构造变形、生储盖组合分布及厚度、断裂特征和油气运聚.印支期冲断带下盘(现今天井山背斜前翼下部)发育形成于印支期晚期的冲起构造,其内断层发育,将二叠系、志留系及寒武系烃源岩与二叠系储层和圈闭串通,有利于烃类的运聚,且有飞仙关组泥岩作为直接盖层,保存条件较好,是油气集聚的有利部位.该研究能够加深对龙门山褶皱冲断带油气分布预测的认识,对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龙门山北段;天井山;构造特征;油气聚集;构造演化

中图分类号:TE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07(2013)01-0024-08

0引言

褶皱冲断带既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大型油气田的领域,也是耗资巨大、勘探成功率较低的领域.阿莫科公司在落基山冲断带打过300多口钻井,才获得第一口油气井,最主要原因是对下伏构造形态不清楚.近年来,随着现代地震技术的逐步完善,对褶皱冲断带构造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只有准确建立褶皱冲断带构造模式,提高褶皱冲断带构造解释的正确性,油气勘探的成功率才有所提升1-3].

我国龙门山冲断带是典型前陆褶皱冲断带,以“飞来峰”构造和推覆构造闻名,具有复杂的构造变形样式.1945年,在江油海棠铺构造上首钻江1井,从而拉开龙门山前陆冲断带寻找油气的序幕,主要研究成果有:李月等1认为龙门山在造山初期主要是受到北西方向力的作用;晚三叠世末期主要受到由东南方向太平洋板块的挤压而迫使扬子板块挤压的应力作用;燕山期龙门山造山带继承印支期的逆冲推覆构造作用继续上升;喜玛拉雅期推覆构造进一步发展,在推覆构造活动加剧的同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使被推到高处的不稳定岩体大量下滑,形成滑覆体和推覆体叠加的构造格局,最终演化为现今的构造样式.曹俊兴等2认为龙门山的形成演化主要受西侧松潘一甘孜地块的逆冲和其东侧四川盆地的俯冲非对称相向挤压控制.龙门山晚三叠世开始隆升,其形成早于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印一亚板块的碰撞无关;但喜马拉雅期以来的演化受印一亚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金文正等[3-5认为印支期以前的构造运动对龙门山冲断带应力场变换的影响作用有限,燕山运动时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时期的构造运动在龙门山冲断带构造应力场转换中起重要作用.这些成果多注重宏观构造特征的研究,缺乏对局部变形差异性的精细研究.龙门山前陆冲断带内的矿山梁、天井山、枫顺场等局部区域具有多层位的烃源岩,蕴含巨大的油气资源,但同时构造变形和演化又极其复杂,因此,宏观构造变形已不能满足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探研究的需要,迫切需要对各个构造带进行构造特征研究.

笔者以近东西向的06fsc0003—02tjs1111测线为基础,研究天井山构造带的构造演化特征,分析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确定油砂的主控因素和分布区域,指导油气勘探方向,为天井山

收稿日期:2012-11-06;编辑:陆雅玲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项目(03ZQ026-046、05JY029-088-2)

作者简介:李卿(1984-)

文档评论(0)

文档下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