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广西柳州市高级中学、南宁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
5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未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道德语言主要是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道德语言,是全民用于记载道德生
活经历、交流道德思想、表达道德情感、叙述道德意志、描述道德行为方式的工具。
中国道德语言自成体系,具有民族特色,对源远流长的中国道德文化发挥着强有力
的建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②中国道德语言是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诉求的汉语表达系统。汉语中的很多字词
具有伦理表意功能,它们表达了中国传统社会倡导的道德价值观念。在汉语表达的
意义体系中,伦理意义居于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中国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表达
伦理意义。作为汉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文字、词语、语法、修辞等要素构成,并
且借助这些要素表达丰富多彩的伦理意义。中华民族借助道德语言来表达其伦理价
值诉求,实质上就是要表达我们追求的伦理意义。很多汉字具有伦理意蕴。《礼记》
说:“德者,得也。”古代中国人所说的“德”在本然意义上是指“得到”,具体
指人们获得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的事实。可见,“德”字蕴含着要求人们以德求得或
以得拥德的伦理意涵。有些汉字可以直接表达伦理意义。例如,《说文解字》中说:
“忠,敬也。从心,中声。”“忠”字的字形直观地显示出两个方面的伦理意义:
一是指“心正”,没有歪心思;二是指“专心”,没有三心二意。因此,“忠”的
伦理要义是“忠心”或“心忠”。在汉语中,“忠心”或“心忠”是“忠”字内含
的伦理要求。中华民族还非常喜欢用修辞手法来表达伦理意义。《礼记》中有这样
一个经典隐喻:“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其意指道德是人的本性的
根端,音乐是道德开出的花朵。这不仅将“德”与“乐”的关系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而且生动地描述了它们的伦理意蕴。
③中国道德语言反映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中国人具有崇尚伦
理的悠久传统,历来主张以伦理引导人类生存、将伦理转化为道德、以道德规范规
约社会生活。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伦理型社会的现实通过道德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最直
接的体现。中国人最重视道德教育,坚持“道德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
并且将它付诸落实。因此,几乎每一个人从小就会受到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并且
会掌握比较系统的伦理话语体系。在中国,很多人知道“岳母刺字”等经典道德故
事,能够熟练地引用《论语》《老子》等经典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上善若水、
恻隐之心等伦理术语。中国人普遍喜欢从“伦理”的角度来观察和谈论生活。在传
统社会中,道德生活就是合乎伦理的生活。人们可以对政治、宗教、文艺生活采取
超然的态度,但对伦理和道德却历来高度重视。遵循伦理的规范性要求,过有道德
修养的生活,人们普遍信奉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④中国道德语言既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
建构者。中国道德文化是由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
感、道德信念、道德行为、道德语言等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庞大体系。中国道德语
言使它内含的伦理意义变成可以言说、交流、沟通、解释、理解的东西。没有道德
语言的建构作用,道德文化只能处于被遮蔽的状态。事实上,道德文化的历史实在
性、现实实在性和未来实在性都需要借助道德语言得以建构。
⑤当然,中国道德文化对中国道德语言也发挥着同等重要的建构作用。它是道
德语言旨在表达的内容。如果没有道德文化提供的具体内容,中国道德语言便没有
产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⑥在如何认识中国道德语言与中国道德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孔子
的观点。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
是指一个人说话、写作的文采;所谓“质”,是指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内容。孔子
认为,如果一个人说话、写作的内容超过他表达它们的文采,就会显得不足;而如
果一个人说话、写作的文采超过他想表达的内容,就会显得浮夸。他显然想强调,
“文”与“质”般配才是最好的。道德语言与道德文化之间应该是“文质彬彬”的
关系状态。中华民族历来追求美善合一的生存方式。我们创造了优美的道德语言,
并且用它来表达我们向善、求善、行善的道德生活,从而谱写了别具一格、富有民
族特色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摘编自向玉乔《中国道德语言的价值维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