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7篇1秘书.pdfVIP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7篇1秘书.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7篇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篇1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

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

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

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袁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工

程院院士,是驰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1987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颁发的教科文科学奖,11月2日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

章”。

少年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农艺师。从农学院

毕业后,他开始了育种研究。

然而,使袁隆平铁下心来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却是1960-1962年中国连续3年遭

受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无数的农民被活活饿死。袁隆平感

到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他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多打粮,摆脱饥

饿!

确定了志向之后,然后就是选择突破口。他最初拜倒于米丘林、李森科的门派

之下,但是经过实验和思考后,他觉得他们的理论太空洞、太教条。于是,在

一位老前辈的启发下,他开始对孟德尔的杂交优势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袁隆平下定决心,“改变方向,搞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但是均未能达到水稻杂交优势

的目的。他认真地翻阅前人实验的各种记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

第二步,找到一种特殊水稻品种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其后

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即不育系;

第三步,选择一个稻种与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叫恢复系。

三系配套,便可制种。

第1页共8页

在目标确定后,袁隆平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他独自在田野里寻了半个月;为了寻找远缘品种,他

与助手远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浇水、

观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时只能获得几颗种子。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

他就尝试了多个栽培稻品种的杂交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966-1976年期间,他虽然没有蹲“牛棚”,但是愚昧和嫉妒编制的厄运却他

无法摆脱的。一次,他从家里返回学校,发现实验田里的秧苗一根不剩地被人

拔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他丝毫也不灰心,反而加强了他把实验

搞好的愿望。

为了育种,中只在家中过了3个春节;然而最遗憾的是,父亲死前也没能和他见

上一面。

天道酬勤,在其他农业研究机构和同志们的协助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终于研

究成功!这一品种在短短的几年内,为国家增产粮食2120亿斤。它作为我国第

一项出口技术转让给美国,比当地的良种增产37%;日本、阿根廷、巴西、印度

等国相继引进实验,增产都在20%以上。袁隆平成为人类绿色革命的使者。

袁隆平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济世的朴素的思想,在这种朴素的思想支

撑下,才有了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的志向,才有日后籼型杂交水稻的

研制成功,实现了为我国、为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平伟人事迹简介篇2

当今,农学院的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

罕见。很多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名头的学者,缺乏对常识、对社会、

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

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而袁隆平恰恰相

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

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袁隆平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

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平认为也重要,但

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袁隆平告诫弟子:“书本里种不

出超级稻,电脑里也敲不出超级稻,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

第2页共8页

实干!”袁隆平用他的行动说明,知识分子只有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出书

本,走进实践;走出自我,走进人民,才能在科学与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的科学家。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科学界面

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盲目跟风、盗版抄袭、低水平重复成为中国科学界

整体上缺乏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