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锈钢焊接气瓶 第2部分:试验压力大于6MPa的气瓶-编制说明.pdf

不锈钢焊接气瓶 第2部分:试验压力大于6MPa的气瓶-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锈钢焊接气瓶第2部分:试验压力大

于6MPa的气瓶》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编写目的及任务来源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较高压力

不锈钢焊接气瓶的需求越来越多,代表行业有电子半导体和消防。

电子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子产业需要使用大量的高纯

电子气体。为了保障气体的纯度,需要对储存气体的气瓶的清洁度及

光洁度有更高的要求。目前使用最多的高纯电子气瓶为不锈钢焊接气

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及使用国,近年来,电子产业

的飞速发展,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不锈钢焊接气瓶的发展。特别是随

着电子产业的推进,试验压力超过6MPa的电子气体也开始出现,需要

我国建立相应的国家标准,支持我国电子气体工业的发展,有助于相

关行业突破电子芯片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随着国内外的绿色环保主义不断发展,各类新型灭火剂更新换代

较快,各消防企业对可承受高压同时介质兼容性较好不锈钢焊接气瓶

需求不断增加,以完成新型灭火剂灭火系统的各类研发试验。消防领

预的高压不锈钢焊接气瓶用量虽小,但也需要依托国家标准促进该类

基础民生设施设备的研发及更新换代。

我国现行不锈钢焊接气瓶国家标准GB/T32566-2016主要根据

ISO18172-1:2006《气瓶-可重复充装不锈钢焊接气瓶-第一部分试

验压力6MPa及以下(Gascylinders—Refillableweldedstainless

steelcylinders—Part1Testpressure6MPaandbelow)》进

行起草,仅适用于试验压力不大于6MPa的不锈钢焊接气瓶。GB/T32566

-2016与ISO18172-1的关系为非等效,其文件结构主要参考了钢质

焊接气瓶标准GB/T5100-2011,整体技术要求与ISO18172-1:2006

相比变化较大,最典型的技术差异就是公称容积适用范围由ISO的500L

扩大到了1000L;修改了壁厚计算公式;删除了批量检验中爆破试验的

要求;以及减少了型式试验样瓶技术和抽样数量。

目前大多数国内气瓶制造厂以起草备案企业标准的方式进行试验

压力大于6MPa不锈钢焊接气瓶的生产。一些制造厂以GB/T32566-

2016为基础文档进行企业标准的编制,同时也有一些制造厂以ISO

18172-2:2006《气瓶-可重复充装不锈钢焊接气瓶-第二部分试验压

力大于6MPa(Gascylinders—Refillableweldedstainlesssteel

cylinders—Part2Testpressuregreaterthan6MPa)》进行

起草,这就导致不同企业的产品标准要求差异较大。故有必要从国家

层面对试验压力大于6MPa的不锈钢焊接气瓶给出统一而又严谨的技术

标准,形成国家标准GB/T32566.2,以规范行业的发展。

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焊接气瓶分技术委员会于2023年向国

标委申报,对标准进行修订,根据2024年4月25日下达的国标委发

【2024】18号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推

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编号为T-469《不锈钢焊接气瓶第2部分:试验压力大于6MPa的

气瓶》的修订任务正式下达,归口单位为全国气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目标,

扩大国际贸易的需要,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GB/T32566.2按

照修改采用的方式,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的。通过转化ISO的标

准,我国可以比较快速的发展高压不锈钢焊接气瓶,为我国工业的发

展助力。

(二)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分工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所属单位及主要分工见表1。

表1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及其分工

序号起草人所属单位主要分工备注

1标准起草及试验协调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