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

一、单选题

1.《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此说法意在强调

A.恢复周王的高度集权 B.统一集权可以结束动乱

C.战乱给社会带来灾难 D.社会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A.系孔子所作史书 B.集风雅颂于一体

C.见证了民本传统 D.借助了仁政思想

3.《孟子·膝文公上》载: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这反映出当时

A.以民为本的人文思想 B.儒家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混同 D.诸子百家的争鸣日趋激烈

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变法运动,这推动了(???)

A.正统思想确立 B.国家走向统一 C.贵族政治强化 D.自然经济解体

5.韩非子主张“一匡天下”“霸天下”;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荀子主张“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墨子主张“一同天下。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反映了当时

A.对稳定秩序的追求 B.对严刑峻法的认可

C.对民本主张的渴望 D.对兼爱非攻的赞同

6.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一规定旨在(??)

A.实现富国强兵 B.保护农民利益 C.推行重农抑商 D.承认土地私有

7.《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诸侯国渴求人才

B.宗法制解体

C.小农经济的出现

D.私学的发展

8.《管子》中强调,五谷是“万物之主”,是“民之司命”。从这种认识出发,管仲在齐国担任丞相期间,把土地分给农户经营,提出了“均地分力”“相地而衰征”等鼓励开垦、发展农业的政策,根据土地的好坏贫瘠征收赋税。管仲的做法(???)

A.奠定了华夏农耕文明根基 B.强化了丞相赋税管理职能

C.加速了西周礼乐制度崩溃 D.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9.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们两者都(????)

A.提倡仁德 B.重视劳动

C.崇尚安民 D.追求公平

10.据记载:晋国赵简子当政时,一天赏了两个中牟文士为中大夫,为追求仕宦名利,“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即中牟有一半人放弃了田耕,卖出了宅圃。材料说明(????)

A.晋国商品经济发展领先其他诸侯国 B.土地兼并现象在晋国盛行

C.宗法血缘组织的经济基础受到冲击 D.晋国土地私有制度已确立

1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老子 B.韩非子 C.李斯 D.董仲舒

1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生产力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讲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13.下图为公元前769年一公元前221年每十年发生的诸侯国间战争发展趋势图(横轴的“1”表示第一个十年,即前769年至前760年,由此类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①华夏认同强化②血缘关系弱化③诸侯国君权力加强④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这副对联中的“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1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老子是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观点见于《老子》一书,下列主张出自该著作的是

A.“相生相胜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为政以德” D.“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16.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出实行“胡服骑射”时,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中原“衣服有常”,是“礼之制也”,向来是“蛮夷”学习的榜样;实行“胡服骑射”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赵武灵王则指出:“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信事也。”必须“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于是自己带头“胡服骑射”。上述史实(????)

A.表明华夏认同观念受到冲击 B.使赵国礼制率先走向瓦解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 D.说明游牧文明更具先进性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春秋间,周天子除了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