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pdfVIP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美是园林的第一要素。然而,构成园林美的诸因素中,最诱人入胜的,莫

过于“动”了。

古词云“庭院深深深几许”,这是诗人对空间流动的一种切身感受;所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便是时空在连续、变化中产生的动

景。时间和空间是共生的,所以,园林又称时空艺术。人们在园林空间漫游,

各种景物所表达的内涵,是在时间的过程中,从片段逐渐汇合成整体。造园

家通过景观的不断变化,给人以动的感知。

一座寂寂的园林,难免给人凝固、闭锁之感。而造园家运用向上的竖线和

曲线、斜线等具有动势的造型艺术,却能使一座小园凭添活力,寂寂成趣。

比如:一条幽静的弯弯小路,因环曲而给人以蜿蜒向前的动势;一条盘山路

或一面云墙也在因跌宕起伏而蠕动;那高高的尖塔,高耸着指向苍穹,仿佛

在向上升腾,就连顽石也在“动”;在山石的布局中,大的石头似有向前行

走的气势,小的石头则有跟随行走的气势,所以日本造园有“逃石”、“追

石”之说。若以石叠山,又讲求上大下小,也为的是给人灵动的感觉。中国

古典园林以建筑为主体,如亭台楼阁是静止的,但通过线的方向和重心的倾

向,便可以使人感到它仿佛是运动的,这就是动势。动势在一般情况下,由

于线、面、形、色彩、质感等诸因素的配置,便给人以运动感。

园林中最惹人注目的是色彩美。而色调的运用同样体现着一种“动”:饱

和色往前,含蓄色退后;明色调往前,暗色调往后;暖色调往前,冷色调退

后,等等。如塞尚所说,红与绿两种色彩中,红色往前走。平常说的红的热

闹,蓝的宁静,指的就是色调有动静之分。这在造园家装点各种不同环境、

创作植物景观时,便是不可少的艺术构思。其中植物自身也会给人一种动态

美,这种“动”则属于生命之动,是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衡量。中国园林常常

以山池为构图中心,采取周边布局的形式,这是一种“群星拱月”的艺术处

理,这种利用空间主体,从而产生向心的流动的方法,同样给整个园林蕴蓄

了动势。

动有虚实之分,“远山一起一伏只有势,树林或高或低只有情”,这情

与势便是虚动。虚动是一种错觉,它产生于人的联想力。一条潺潺的小溪,

一处奔泻而下的飞瀑,无疑是实动。实动是直观的,属真境实境。中国造园

离不开水,“园林之胜,惟山与水二物”,山是静的性格,流水则是动的

景观,二者结合,山也就变活了。至于那流水的声响,更会使静静的园林充

满生机。苏州拙政园中有一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讲的就是动静

相生的意境美。

凡此种种,都寄托着造园家潜在而热烈的追求,追求动的诗情。而各种动势

相互影响,又会产生张力关系,更加强了园中生气勃勃的动势。人们游赏一

座封闭的园林,之所以不会感到空间的静止与凝滞,原因亦在这里。

(摘编自张四正《中国园林之美》)

材料二:

为了丰富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

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对景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

仰借、俯借、镜借等。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

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

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

景隔成两片,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

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红楼梦》小说里大观

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

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颐和园中的

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

叫作“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

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帆

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

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

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

亦是此意。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是万寿山的“对景”,要

是以南湖岛和十七孔桥为主体,万寿山就成了“对景”。

无论是借景、隔景,还是分景、对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

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

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

文档评论(0)

152****52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