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科急症急救.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5%~30%。由于体内产热和受热量超过散热量,机体蓄热增加,体温不断升高,使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体热还直接损害细胞及其内部结构。特征:高热、无汗、昏迷。MODS热射病热射病急救热射病急救

1降低体温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之一:

(1)物理降温

(2)药物降温:首选氯丙嗪25~50mg+GS500mlivdirp

情况危及时:氯丙嗪25mg和异丙嗪25mg+GS

或NS100~200mliv

观察肛温,注意血压

热射病的动物实验表明:发生热射病时,单纯降低头部温度只能使动物休克后存活12分钟,单纯在环境温度下降温可存活7.5分钟,而使用腹腔冷液降温的动物可存活95分钟。为抢救赢得时间,在热射病的紧急情况下,尤其是患者严重衰竭的循环系统导致其它方法难以迅速降低中心体温时,腹腔冷液降温是降低中心体温的有效手段。

2对症与支持治疗

昏迷者可用纳洛酮

由于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引起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性发生改变,从而突然发生肌痉挛,伴有收缩痛。肌痉挛多见于四肢肌肉及腹肌等经常活动的肌肉,尤其是腓肠肌。痉挛长呈对称性和阵发性。患者神志清楚,体温不高。实验室检查可见有血清钠离子、氯离子浓度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增高。治疗主要是补充氯化钠,可口服含盐饮料,局部按摩,必要时10%葡萄糖酸钙10~20mliv010203热痉挛由于高温高湿度下大量出汗,同时周围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剧增但不伴内脏血管收缩,以至循环血流量骤减、颅内供血不足而引起昏厥。起病迅速,多发生于饮水不足的老人、婴儿和体弱者。先头昏、头疼、心悸、多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口渴、皮肤湿冷、血压一过性下降,突然昏厥,体温不高或稍高。患者神志清楚,体温不高。实验室检查可有血液浓缩、高钠及轻度氮质血症。治疗主要是使患者脱离高温现场,至通风阴凉处休息,口服含盐饮料,即可恢复,一般不用升压药。热衰竭中暑研究进展

发病机制

(1)热适应中热应激蛋白(HSP)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热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热损伤。人体在受热后发生热应激反应,此反应的特点是选择性合成热应激蛋白,可使人对热产生热适应,提高耐热能力,有效预防中暑的发生。受热后,各组织细胞均合成新的热应激蛋白,合成量与受热程度和时间有关,随着HSP的增多,细胞存活率增高,受损程度减轻,特别是热适应后的细胞损伤更轻,显示了HSP对细胞有保护作用。HSP主要分布在胞浆中,热应激后核内明显增加,在恢复期则胞浆内HSP增加明显,再次热应激时又见核内明显增加,且有两个明显特点:(1)严格热依赖性。(2)十分迅速。HSP的重新分布对热耐受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生理热应激情况下,HSP可保持蛋白质正常结构及维持细胞的自稳定性。这种自稳定性作用主要通过把新合成或新进入细胞内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或线粒体等位置使其卷曲、聚合成有一定构象的活性蛋白质,即“分子伴侣”作用。然而,随着HSP的产生,机体产生HSP的抗体。有研究认为HSP抗体对抗了HSP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导致机体耐热能力的下降,可能是中暑的原因之一。

(2)高热使IL-1、肾上腺素能受体等发生相应改变,使人体耐热,同时过热会使细胞膜、细胞器、酶类受损,导致细胞受损甚至凋亡,组织功能障碍。在热应激中研究最多的细胞因子是白介素-1(IL-1),此外,还有IL-2,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干扰素(IFN)。它们有一共同功能即作用·

高热作用于低位脑干,使呼吸循环中枢病变,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于下丘脑,使体温升高。热应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较为复杂,与温度、湿度、受热时间、机体代谢状况、免疫系统状态有关。一般说来,在热应激中细胞因子变化有时相性,应激开始时增强,以后逐步被抑制,这种现象与应激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系统变化有关。动物实验发现,中枢部位的IL-1增多可引起下丘脑释放多巴胺增多,造成局部脑缺血。而IL-1拮抗剂可减少多巴胺的释放,减轻脑局部缺血,从而减缓热休克的形成。在热休克病人血清中也发现IL-1明显增加,且IL-1的下降与体温的下降呈正相关。因此,IL-1的含量升高可能是热休克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对IL-2,IL-6,TNF和IFN等研究表明,它们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系统有调节作用,但对其中的作用机制和变化规律仍处于起步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17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