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景观与生态经验--从理想景观模式看中国园林美之本质.docxVIP

理想景观与生态经验--从理想景观模式看中国园林美之本质.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想景观与生态经验--从理想景观模式看中国园林美之本质

内容摘要任何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持有其独特的理想环境模式,当然这种理想模式中也包含着全人类所共有的某些理想特征。园林及风景审美活动是人们环境理想的具体体现。而理想环境模式的形成是与特定民族和文化的生态经验密不可分的

任何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持有其独特的理想环境模式,当然这种理想模式中也包含着全人类所共有的某些理想特征。园林及风景审美活动是人们环境理想的具体体现。而理想环境模式的形成是与特定民族和文化的生态经验密不可分的(俞,1990,1990a-b)。本文将从宗教信仰和神话着手,着重讨论中国文化中理想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景观模式及其与中国文化生态经验之关系,并以此来认识中国园林美之本质。一、理想景观模式的考察

人们的景观理想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它与现实的景观追求和偏好有着一定的距

离。个体的日常功利追求,往往掩盖着景观理想的真实面目,但正如人们的社会理想那样,景观理想总是在不同程度上指导着人们选择、改造和创造自己生活空间的景观结构。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现实生活空间,与其它现实环境相比,具有更多的非功利性特征,所以它使人们的景观理想得到较大程度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人类社会理想的进一步实现,现实景观的理想成份将不断增加。所以,从选择满意的景观以满足其生存竞争的需要,到设计帝王和士大夫阶层的围墙中的园林,再到城市开放绿地,最后到整体人类生活空间的优化设计,人的景观理想都得到了更大范围内的实现(俞,1991)。

那么人们的景观理想是什么?它的结构特征和基本模式是什么?

探索理想景观模式可以有多条途径,这里着重从宗教信仰和神话入手。宗教信仰和神话不但表达了人们的社会理想,也表达了人们的环境理想。天堂佛国、仙境神域的景观可以认为是人们的理想景观,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理想景观模式的结构特征。(一)中国文化中理想景观的三种模式

这是个庞杂的领域,我们不必拘泥于某些具体的事理,而着重从几个高度典型化和抽象化的理想景观模式,分析中国文化中的理想景观的结构特征。1.中国文化中的仙境和神域景观模式

昆仑山模式:无论是在上古神话中,还是在道教传说中,昆仑山都被中国人作为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山仙境加以描绘。经过历代中国人千百年的加工和提炼,终于使它成为一

个能满足人的一切欲望,甚至可以使人不死的理想境域。这里,我们只考查其整体景观特征: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山海经·海内经》):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

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quot;(《淮南子·地形训》)。可见高乃是昆仑这一理想景观的最大特征,意即越高越好。除此之外,昆仑山还有山崖陡峻,深渊环绕之特点: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涛万丈,非飙车羽轮不能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可见这昆仑山境是一孤岛。

许多学者对昆仑山之地理位置争讼不已(何,1986)。实际上昆仑山作为山的实体,

其具体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在中国文化中它已抽象为一个以高峻为主要特征的理想景观模式。蓬莱模式:中国神话中的另一仙域模式是海上仙岛,有三山或五山之说。三山即蓬莱、方丈和瀛洲,五山则还包括岱舆和员峤二山。关于五山,《列子·汤问》传: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

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诸仙山又常以蓬莱概而名之,故可称为蓬莱模式。蓬莱乃神仙之都,上帝游息之地,海水正黑为溟渤,无风而为波浪,

万丈不可往来,惟飞仙间能到者(王圻,王思义《三才图绘》)。中国以蓬莱称谓的地名很多,但与昆仑一样,蓬莱实际上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景观模式,其最大特征是岛

屿。有意思的是,我们已经看到,蓬莱和昆仑这两个属于不同神话体系的仙境,都具有某些趋同化的特征:高峻的山体,海洋所阻隔的岛屿,非羽仙不可及。这实际上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其景观理想的典型化、模式化的结果。

壶天模式:在中国的道教神话和传说中,还以壶天或洞天为仙境。壶即葫

芦,在古代,葫芦是最常用的容器。我国各民族都曾有关于人出自葫芦的神话(刘,

1985)。道家之壶天原本为葫芦之内腔。据葛洪《神仙传》载,有仙人称壶公者,悬葫卖药,夜则归宿葫中,有人随壶公入葫,唯见其中仙宫世界,楼台重门阁道。此外,三神山也被称为三壶。据王嘉《拾遗记》: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

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如此看来,蓬莱模式也是一个中有空腔的大葫芦,这在王氏父子的《三才图绘》中备有详图(图1)。概而言之,

对壶天的

文档评论(0)

138****8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