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Aesthetics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纺织服装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美学》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是培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获得在服装设计和美学的理论性知识。提高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的能力,培养美学素养,拓展相关服装美学知识理解和审美意识等。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具备掌握相关美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2:能够了解不同服装审美意识、服装与形式美法则以及艺术创作与服装美学观点、姊妹艺术与服装美学的相互关系,提高审美能力,继而相对提高相关的服装专业能力。
课程目标3:能够将美学和服装专业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服装审美能力,使之能运用于日常学习和具体设计中。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2推演与分析: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知识及消费领域前沿研究,能用于推演和分析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内设计与工艺、消费与传播等复杂问题。
课程目标1
H
5.1理解影响:了解服装产品研发、设计管理、时尚传播等环节相关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保要求及法律方面的知识,理解不同社会环境对服装与服饰设计活动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课程目标2
M
6.3能够社会责任感:理解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人文关怀、环保意识,并能够在设计实践中自觉遵守。
课程目标3
H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服装美学的历史和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特别是有关服装美学的历史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
重点:服装美学的历史。
难点: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德育要求:爱国情怀、服饰审美、人文关怀。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
2
服装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基本要求:了解服装美的概念,掌握服装美的基本特征和基础美论。
重点:美学中有关服装美的概念。
难点:美学中有关审美的基本特征和基础美学理论。
德育要求:文化自信。将传统服饰审美意识引入教学,增加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
3
服装审美理论
基本要求:了解审美意识,熟悉审美理论,掌握审美技巧。服装美感与心理以及美感特征和特性。美感与快感,美感特征和特性以及审美的基础理论。
重点:服装美感的呈现。
难点:对于美的心理感受以及美感的特征和呈现特性。
德育要求:和谐发展观、以人为本。在感受美、认知美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4
服装美的具体体现
基本要求:了解艺术美的特征,艺术形象与艺术形式以及思维与构思,掌握服装与艺术的关系;熟悉种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人体美、服装美以及服装美的具体体现。要求学生具有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重点:服装美的类型与区别。
难点:不同的美学特质之间的区别。
德育要求:科技强国。通过各种美的再现,让学生把握现代科技手段,增强审美意识。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5
服装形式美法则
基本要求:了解服装与形式美法则比例、节奏、对称与均衡等形式美法则,空间感与质量感等等。要求在联系的基础上,能设计出借鉴服装历史美学鉴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服装。
重点:熟悉不同美学学说与流派,美学的种类。
难点:形式美学法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德育要求:传承创新。要求在联系的基础上,能设计出借鉴服装历史美学鉴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服装。
8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6
绘画、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流派与服装的联系
基本要求:了解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建筑、电影等艺术与服装的联系,要求学生在理解不同的服装审美观的基础上,有创意的与具体的设计相联系。
重点:了解美感与心理、服装与艺术创作、服装与形式美法则、姊妹艺术与服装等的相互关系。
难点:能将理论运用于具体设计中。
德育要求:以人为本。让学生在进行设计时突出以人为本创作理念。
8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2、3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集中讲授、小组讨论、设计实践、任务驱动、个体指导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成绩、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50%,期末大作业成绩占5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分值)
课程目标2(分值)
课程目标3(分值)
合计
1
平时作业
20
10
20
5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宋金红绿彩“磨喝乐”瓷偶研究.pdf
- 国开高级财务会计形考任务1-5.docx VIP
- 2025年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基于脑电交互及肌电检测的上肢康复外骨骼闭环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VIP
- 【内蒙古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完善建议11000字】.docx
- 弱溶剂型喷墨打印吸收涂层的制备的研究.pdf
- [青岛]2025年山东青岛市经信委所属市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中心招聘拟聘用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doc VIP
- 创业基础(暨南)中国大学MOOC慕课 章节测验期末考试答案(期末考试题目从章节测验中选出,题目没对上,可以在章节测验中查找).docx
- 2025年混凝土缺陷修补方案(修改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