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概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4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
的函》(陕市监函〔2024〕590号)要求,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承担陕西省地方
标准《灰树花菌种生产技术规程》(项目编号SDBXM124-2024)的起草工作。
(二)制定《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的必要性
灰树花又名千佛菌、栗子蘑、莲花菌、云蕈、舞茸等,于上世纪80年代在
我国驯化栽培成功,近年来在各项农业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各省市已形成一定
生产规模。我省灰树花栽培已有十多年历史,在宝鸡、汉中、安康、杨凌等地
种植规模逐年提升,2023年栽培量约260万袋,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然
而在栽培生产中存在菌种质量差、栽培基质不符合要求、生产技术水平低、栽
培管理不规范、病虫害防治不科学等问题,导致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产量
低、质量差、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影响了产业经
济效益,不利于我省灰树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灰树花生物
学特性、陕西省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栽培原料与产品出口规定的要求,制定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从产地环境、菌种选择、栽培季节、栽培管理、采收
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范,形成灰树花栽培的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以保障栽培成功率、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栽培生产经济效益,带动从业者生
产积极性,形成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
级。
(三)标准编制原则与依据
1.编制原则
在本标准综合体编制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规范
性以及最大自由度”的原则,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1)本标准综合体严格遵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必须先行有效。
(3)标准综合体的内容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上级强制性标准相一
致,不得抵触。
1
(4)力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在指标上力求科学、先进、可行,为大量
生产及改进留有余量,以便于能指导生产。
2.编制依据
本标准重点围绕灰树花生产活动中有关栽培生产的质量和安全,立足于我
省灰树花发展现状,同时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相关科研成果为依据,积
极借鉴国内先进标准,对灰树花栽培技术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使本标准能够在
灰树花栽培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中起到规范作用,引导我省灰树花栽培行业水平
提高一个层次,从而有利于我省灰树花栽培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标准在制定过
程中,参考了以下相关标准做为制定本标准的依据。
——本标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GB/T1.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
——《灰树花》(NY/T446)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193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2375)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099)
(四)编制单位和人员构成
本标准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起草单位为陕西省微生物研究
所、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陕西省理工大学、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
心、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及分工参考表1。
表1标准主要起草人及职责分工
姓名职称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
雷萍研究员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
整体实施和标准编制
王周平正高级农艺师陕西省园艺技术工作站统筹校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