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03.080CCSA12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XXXX—2024
网络餐饮厉行节约实施指南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63/TXXXX—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青海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青海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青海省药品检验检测院、西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文杰、杨占福、严倩云、李文茂、王茹、马占花、武亮亮、冶永福、高耀文。本文件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实施。
2
DB63/TXXXX—2024
网络餐饮厉行节约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网络餐饮厉行节约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指导原则,给出了点餐、餐饮制备、打包配送等环节的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网络餐饮厉行节约的管理和实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242投诉处理指南
GB/T40041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
SB/T11070餐饮食品打包服务管理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网络餐饮
餐饮服务提供者通过互联网接受订购需求后制作并配送膳食的食品经营活动,以及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为餐饮服务交易双方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活动。
3.2
餐饮团购
餐饮商家与消费者以互联网为载体,根据量大从优、薄利多销的销售原理,采取折扣、团体大宗订餐的方式,利用线上进行交易,线下到店消费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
4指导原则
4.1营造氛围
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康、节俭的餐饮文化,培养适度餐饮的生活消费习惯。建立网络订餐节约引导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宣传文明健康的网络餐饮消费文化,杜绝(防止)消费者追逐盲目消费、攀比摆阔等不良风气。
4.2精细管理
3
DB63/TXXXX—2024
建立健全点餐、餐饮制备、打包运输等关键环节反食品浪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防止和减少食品浪费。
4.3社会共治
配合行政监管部门做好监督检查,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接受媒体的监督,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做好反食品浪费的宣传,鼓励消费者争做反食品浪费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
5点餐环节
5.1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宜在点餐、提交订单、订单完成等页面,以明显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点餐、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等提示。
5.2点餐页面真实准确的发布所提供的菜品照片、名称、主要原料、口味、价格、份量、规格、建议用餐人数等信息,内容宜按照GB/T40041要求执行。餐饮团购点餐页面用餐人数还宜设置正常用餐人数+1人。
5.3依据节约餐食及营养均衡的理念设计菜品,丰富菜品,推广半份量、小份量、多规格的餐品、饮品或者可选套餐。
5.4优化满减凑单机制,不宜将主食纳入满减优惠范围,最大限度避免食品浪费。如商家可提供纸巾、饮料等常用物品以便满减。
5.5根据商户经营规模、餐品档次、订餐距离的不同,引导平台内商户合理设置餐品起送价格。
5.6鼓励餐饮提供者对剩余餐食的加工、储存及再食用条件进行温馨提示。
5.7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宜为消费者点餐提供“无需餐具”选项,倡导使用自备餐具。
6餐饮制备环节
6.1采购
6.1.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计划管理,根据预定计划和销售情况,每日餐前对就餐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规律,科学指导原料采购和备餐份额,减少因计划不周而造成的浪费。
6.1.2加强对原料、辅料消耗的管理,供应、采购、验收、仓管宜形成闭环管理,并严格执行餐饮原材料验收标准。
6.2贮存
6.2.1各类食材宜科学分类、妥善储存,遵循先入先出以及量出为入原则,加强食材流动和精细使用。
6.2.2建立原料、辅料消耗管理制度,宜即采即用原、辅料,缩短流动周期,防止食材长期存放变质。
6.2.3宜定期检查库存原料,避免原、辅材料变质浪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