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课标新教材)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做张减法表》核心素养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做张减法表》。本节教学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0~9的加减法”,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数的运算要建立在数的认识的基础之上。0~9的加减法是建立在0~9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以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和0~9的加减计算为主要内容。本单元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加法”“认识减法”“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整理与复习”4小节内容等。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涉及基础模型的建立,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模型,这种模型意识的初步建立,也为后续乘除法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2节“认识减法”,是充分建立在“认识加法”的基础之上的,运用“求剩多少”和“求多多少”的情境,帮助学生建立起减法的模型,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意义。从2022版新课标来看,本节课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2.3《做张减法表》教学例5,课堂活动。
例5,“做张减法表”,它与“做张加法表”思路一致,重点是经历整理减法表的过程,发现算式排列的规律,并根据排列规律进一步密切9以内数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以此提高学生9以内数的减法的口算能力。教科书以学生对话为线索,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探索如何整理减法算式,训练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学生有序整理意识和推理意识。课堂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要求利用3个数字列出2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
二、说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手机(平板电脑)小游戏的方式,学习把减法算式有规律地进行分类排列,做成减法法表。
2.在观察、交流中,培训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发现减法表中的简单规律,进一步了解减法算式间的联系。
(二)核心素养
1.数感:数感不仅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在表现,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对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培养,侧重对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与锻炼,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直观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数感水平的全面提升。
2.符号意识:本课是学生初次体验“+、-”符号的含义。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将“合起来”抽象成“+”的过程,而它是建立在前面“分与合”的基础上的,也是对“分与合”这个过程的抽象转化。将复杂的“合起来”的过程转化成简单的加法算式,这也是加法算式的由来。《课标》在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中强调,要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而在具体情境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合起来”的过程其实就是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的过程。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学生只有打好这个基础,“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才能更好地被理解。
3.模型意识: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0~9的加减法”是一年级学生认数和计数的开始,也是学生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一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学生既要掌握加法的基本方法,又要切实掌握加法的数学模型,逐步发展模型意识。加法模型的对应文字表述为“一部分数+另一部分数=总数”,用符号表示即a+b=c;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把9以内的减法制作成减法表。
难点:通过观察、推理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模仿能力强,会尝试模仿周围的人。他们以直观、具体和形象的逻辑思维为主,更善于通过观察和感知来理解事物,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较困难;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
总的来说,一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大脑等发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还在逐渐成熟中,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对于加减法的学习,理解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具体直观的事例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使用直观的教学方法非常有效。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例如,使用小棒、小球或其他实物来演示加法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课标新教材)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1《加法的认识(1)》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新课标新教材)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2《加法的认识(2)》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新课标新教材)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3《做张加法表》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新课标新教材)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1《减法的认识(1)》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新课标新教材)新西南大学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减法的认识(2)》核心素养型说课稿.doc
- 生长发育和性腺相关疾病新进展题库答案-2024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 2024年豪鹏科技分析报告:根系丰沛、向阳而生的消费锂电小巨人.pdf
- 单位办公用房配置管理规程.doc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 咏柳 课件.pptx
- 单位公共秩序管理规程.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