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有效预习,让课堂更精彩
课前预习,是指对一节课或一个阶段课堂上将要学习内容的准
备。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
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
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这样
一来,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
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事半功倍。
一、预习要求有梯度,为学生立标
(一)低年段预习要求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两遍;
2、第三遍,边读边划出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词;
3、自学生字,做到以下几点:
(1)读拼音识字;(2)按笔顺书空再描红;(3)为生字扩词;(4)想想怎
么记生字,准备第二天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4、再熟读课文两遍,要求正确、流利。
5、参照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进入二年级后,可在此基础上对自学生字这一方面增加了几点新
要求:(1)根据字体结构、读音对生字进行分类;(2)将经常出现
的偏旁加部首,形成字族;(3)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想想它们的
近反义词。
(二)中年段预习要求
1
1、字:有选择地关注字音,形近字进一步辨析,用查字典、联系上
下文等解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归纳节意,尝试分段,初步归纳段意。
3、针对内容的理解,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进入四年级后,在此基础上提高预习要求:(1)能带着四个问题,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四个问题即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是写事、写
人、讲故事的文章还是写景、状物的知识性文章?文章是按怎样的思
路展开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文章语言文字有什么特点,有哪些
描写、修辞手法,有哪些好词好句?学习这篇文章与我有什么关系,
即我从中学到什么,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感受?(2)能运用各种符号
进行批注。
基于以上基本要求,我们还可以根据本年段课文的类型确定各类
课文的特定预习要求:
(1)写景类:将好词、好句摘录到语文笔记本上。
(2)童话类:针对童话中的内容或主人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3)古诗词类:了解作者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
(4)写人类:查找人物的相关资料。
(三)高年段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2、理清文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并整理相关背景资料。
4、质疑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2
5、思考课后问题或读了本文后的收获。
各类课文的特定预习要求:
1、古诗预习要求:读通古诗,查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词;搜集并整理
作者信息及写作背景;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2、说理文:读课文知道文章要阐述的是什么观点;说说课文围绕观
点举了哪些事例?最后能说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3、科学小品文: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对相关
的科学名词有所了解,并收集该科学研究的相关知识。
4、写人记叙文:搜集并整理人物的背景资料;理清文脉,写了人物
什么事情,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品质或特点;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描写。
5、写事的记叙文:读通课文,理清课文条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注意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说说你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6、写景状物的文章:读通课文,理清文脉,注意文章是按什么顺序
来描写景物的。
二、预习指导有策略,为学生导航
有了各年段具体要求还不够,教师必须在其间发挥重要的指导作
用,为学生导航。
(一)上预读课指导学生预习
为引导学生尽快掌握新的预习方法,在提出预习要求后,教师可
就年段要求的不同通过上预读课对学生进行某一重点要求的具体指
导。
3
低年段重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通过上预读课,教给学生自
学生字的抓手,即抓生字的音、形、义。“音”:①读准字音②按读
音分类;“形”:①用自己的方法记生字②按字体结构分类③换偏旁,
形成字族;“义”:想想生字的近反义词。另外,对有困难的学生更
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
中年段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四问题阅读法”进行预习。通过上预
读课,给学生列出这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通读课文,但
并不是要求学生初读课文后立即回答四个问题,而是提示学生从四个
方面整体关注文章,了解文本,逐步克服只关注故事情节,只关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