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一、选择题
1.明代的土地卖产契文中,大体包括卖产人姓名、田土来源和性质、田土丘数、座落、田土宗号、亩积和租额、卖产原因、买主姓名、价格、中介人、收价银方式等21项内容。这表明当时契文()
A.体现农业资源市场化 B.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C.得到封建法律的保护 D.体现土地买卖制度化
2.乾隆时期,《襄阳府志》提到“春末夏初,(玉米)即成蛀秕,不可久贮耳”,所以玉米除保留基本的口粮外,大多被人们用来换取盐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状况()
A.阻碍了玉米种植的推广
B.缓解了市场上粮食危机
C.加剧了市场粮价的暴涨
D.助推了粮食商品化发展
3.1747年,湖南巡抚说:“近日田之归于富户者,大约十之五六,旧时有田之人,今俱为佃耕之户。”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强化
B.人口膨胀导致耕地有限
C.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
D.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
4.明代赋役改革体现了货币税取代实物税、徭役以银代役、人头税向财产税转化三大进步趋向,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彻底废止了人头税。据此可知,明清赋役改革()
A.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社会地位
B.促进了信用货币推广
C.顺应了社会经济转型的要求
D.消除了人口隐匿现象
5.明末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评论道:“所徭供百万之赋……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江)也,苏杭常镇之币帛枲纻(注:枲,麻的一种;纻:麻布),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这说明()
A.明代后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纺织业是江南重要经济来源
C.农业赋税重影响农产品种植
D.江南纺织生产以谋利为目的
6.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赀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材料表明清代()
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B.东北地区的自然经济率先开始解体
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
D.出现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结合现象
7.《明神宗实录》中载,吴(指苏州)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中()
A.苏州丝织业最发达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私营手工业的异变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8.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诏中书省造“大明通行宝钞”,造钞属户部,铸钱属工部。之后,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并在民间普遍使用。嘉靖末年,官员徐阶主张停止大量铸钱,“其应给钱者,即以钱本银代之”。后来高拱主张国家不干涉钱价,“听从民便”。这反映出明朝时期()
A.政府控制力有所削弱 B.政府垄断货币发行
C.抑商政策遭到了逆转 D.民间经济占据主导
9.(2024·贵阳高三检测)明后期,江南“近镇人家多业机杼,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在江南城镇从事工商业的人口数量约为640万,占全国从事工商业总人口数的32%,到清中期时增至约1346万,占总人口的37.4%;而同期欧洲从事工商业人口大约占总人口数的10%。这说明当时()
A.雇佣关系在江南发展迅速
B.经济格局的重大调整
C.江南出现早期工业化特征
D.区域间贸易得到发展
10.清朝前期,湖北出现了许多专业市镇。云梦“闾阎比栉,贸易米粮之所,为往来大路”。陶郑巷、朱家河、常家湾“居民多业织布”。这折射出()
A.地区差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B.江汉地区成为国家经济中心
C.传统社会经济结构产生根本变革
D.区位因素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11.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入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A.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
B.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D.促成了“西学东渐”局面
12.康熙帝立足“寓禁于征”,解除海禁,在沿海地区设立四处海关,设置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并制定税则,无论进出口,所有往来贸易统一征税,税率总计10%左右。这些举措()
A.体现国家机构的创新
B.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C.标志着朝贡体制崩溃
D.解决了沿海边患问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建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商业活动越来越发达。当时的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且以后者为主。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1 雅典民主政治与人文精神的起源(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与科教文化(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新思潮”的兴起(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秦汉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知识梳理总结及核心试题课时2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带解析).doc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2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3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4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5 晚清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6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8 民国初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19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0 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带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训练2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带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