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加餐练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带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总结与练习 加餐练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带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解析答案站内搜索同名解析版或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西周时,“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卿大都没有经过周天子“受命”,只是名义上仍叫“命卿”而已。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兴起 B.宗法观念消亡

C.“礼崩乐坏”出现 D.中央集权弱化

2.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3.(2024·荆门高三调研)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A.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国家的统一

C.分封制的盛行 D.民族的隔阂

4.春秋时期,许多原本在周王室掌握典籍、身通“六艺”的人士纷纷离开周王室,流散到各地。这一现象()

A.导致了礼乐制的崩溃

B.促进了私学的兴起

C.加速了宗法制的瓦解

D.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5.春秋早期,各诸侯国境内多有荒草杂木之地,到战国中期有的已是“无长木”“无雉兔鲋鱼”的农业生产区。这一变化表明()

A.铁犁牛耕得到普及 B.人居环境已急剧恶化

C.土地兼并日益加剧 D.生产力水平得到发展

6.(2024·宝鸡模拟)公元前706年,随国大夫季梁与随君论述治国之道:“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这表明春秋时期()

A.奴隶制几经风波后重新稳定

B.开始重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C.社会发展逐渐陷入停滞之中

D.天命神权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7.(2024·深州长江中学月考)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在会盟的过程中达成了部分一致。如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中的“毋忘宾旅”“毋遏籴”;公元前579年,晋楚会盟中的“交贽往来,道路无壅”;公元前562年,在齐、鲁、晋、宋等国会盟中的“毋蕴年”“毋壅利”。这反映出当时()

A.各诸侯国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各诸侯国政府致力垄断商业经营活动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

D.发展商业成为部分诸侯国的重要共识

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公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对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9.《荀子·礼论》道:“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可见,荀子主张“礼”意在()

A.恢复周代礼制,缓和社会矛盾

B.劝君王行仁政,规范人的行为

C.调整社会关系,稳定政治秩序

D.化性恶为性善,加强君主集权

10.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子路亦说:“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由此可见,儒家()

A.主张节用节葬的思想理念

B.注重礼制的精神实质

C.强调社会生活的等级差异

D.反对礼仪的外在形式

11.(2024·南宁高三模拟)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

历史人物

论述

郑国执政子产

“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

随国大夫季梁

“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虢国太史史嚣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A.尊神敬天 B.主权在民

C.轻天重民 D.天人合一

12.荀子在《君道》中指出,中国古代执政者的“乐民”“爱民”,只不过是“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以及“求兵之劲,城之固”而已。据此可知,荀子认为民本思想的实质是()

A.驭民工具 B.人民理性

C.以德治民 D.君民共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摘编自《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zs8903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02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