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20年我单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下,
紧密围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目标
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修编各类应急预案、及
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等工作措施,使全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得
到了稳步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修订预案,狠抓落实
为确保我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好防灾减灾工
作,保障我单位高危行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积极有效
应对突发事件,根据上级部门应急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
单位实际,我单位完善了《某某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和《某
某单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提
高了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重点加强了非煤矿山危险
化学品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防训练。
(二)加强应急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我单位建立了领导带班的
应急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
告、登记、交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和积极利用信息网络,进-
步延伸信息触角,疏通信息管道,完善信息收集、上报、处
理机制,确保突发事件能早预测、早发现、早处置。加强应
急工作值班制度,切实加强应急值班工作。
(三)强化宣传培训,增强全民应急意识
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以多
种形式进行宣传,明确了活动主题、形式和具体内容,通过
制作布标、横幅,向居民、群众发放安全手册,提高全民防
灾减灾意识。
(四)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为积极稳妥开展好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各单位结合
实际,摸清主要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针对性的开展了地震、
地质灾害、洪涝等应急演练。演练前,各单位召开了动员大
会,阐述了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了演练的程
序、内容和纪律要求,落实了应急疏散路线和避难安全区域。
演练中各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经过全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自然灾害疏散应急演练,
大大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达到了
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的目的。
(五)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及能力建设
我单位大力宣传应急救援、自救知识和技能,强化单位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及应急队
伍管理规章制度,规定了24小时在岗,进一步强化各级抗灾
救灾意识、责任意识,确保我单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持续推
进。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全民防灾救灾意识薄弱。农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淡薄,麻痹侥幸心理不同程度存在,只有极少数的居民在日
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灾准备,多数农村居民从未参加过
任何灾害演练培训,日常隐患重重;同时,理论知识较多、
缺少实践在防灾教育中尤为突出,公众防灾意识淡薄、备灾
准备不足,尚未形成扎根于日常生活的防灾文化,还没有形
成让防灾减灾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知晓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作为
抢险救援的中坚力量,在灾难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而基
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救援队伍训练水平不高,各
种配套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专业的训练。
三.下一步打算
(一)增强群众防灾救灾意识。通过重大灾害事例的讲
解,例如“唐山大地震”“5.12汶川地震”等这样重大的自
然灾害案例让群众了解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为群众讲解提高
自救、应急逃生能力在灾害来临时的重要意义,增强广大群
众的防灾救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群众们的自我防范
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自救自助能力,进一步提升防灾救灾意
识。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应急
理论知识培训,夯实不同层次应急队伍知识结构,抓好民兵
队伍建设,结合实际和基础条件,统筹整合力量抓好常备应
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分队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加大
自然灾害救灾应急演练力度,着力提升应急队伍应对和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防灾减灾宣传教
育,积极开展各种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职工、群众的应急
处置能力和自救互救意识,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
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