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效课堂:“由果溯因”,高中现代文教法新探(定稿).pdfVIP

高效课堂:“由果溯因”,高中现代文教法新探(定稿).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效课堂:“由果溯因”,高中现代文教法新探

兰云亮

【摘要】:在高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似乎都面临一个困惑:“教

的不考,考的教不到。教科书上的现代文,多上一篇和少上一篇,没有区别。导

致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似乎成了“鸡肋”。对此,笔者进行了一番大胆尝试,提

出了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新法“由果溯因”,希望能在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

对语文高效课堂有所建树。

【关键词】:高效课堂由果溯因现代文教法

受古代儒家阐释微言大义的经典教育和近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近代以来

的现代文教学法,如莱因五阶段阅读教学程式、黎锦熙的三段六步教式、掌握知

识的三阶段七步教程、钱梦龙的自读式教程、魏书生的六步教程、宁鸿彬的五步

教程等,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文章的语言现象,去

了解、掌握它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一般意义上

阅读,而不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这导致了我们现代文的教学,以学生汲取到思想内容这个主旨为目的,而轻

视语言现象透露出来的语文知识。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学生反而大部分是通过它

们在不同课文的大量、反复出现被动接受的。然而,以2013年广东语文高考考

纲为例,笔者仔细研读发现,主旨只是它的一个考点,大部分考的是为什么要用

这样的语文知识来表达这样的主旨,也就是说考语文知识及其作用。教和考一对

比,现行教学法下的现代文教学,高耗低效,多上一篇和少上一篇,当然没有区

别。

因此,在高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文老师似乎都面临一个困惑:“教的

不考,考的教不到。教科书上的现代文,多上一篇和少上一篇,没有区别。甚至,

半年不上,学生成绩相差不大。”——现代文阅读教学似乎成了“鸡肋”。

笔者认为,这可能与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混淆了文章阅读与语文阅读有关。

从文章学上看,阅读是有两种的:一是文章阅读(一般意义的阅读),二是语文

阅读(阅读教学)。文章阅读以汲取思想为目的,目的在于了解文章的主旨。而

语文阅读旨在凭借文章获得关于语文的感性经验和语文知识,目的在于弄清楚为

1

什么用这样的语文形式表达这样的内容,简单的说,即获得语文知识。两种阅读

法一对比,我们发现,前者重文章的“结果”,后者重文章的“原因”。

对此,笔者进行了假设,既然我们当今的现代文教学法遵循由现象(语言及

其蕴含的语文知识)到本质(主旨),由因探究果,虽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但不

符合阅读教学定义,那么,为何不反过来,由主旨去追溯语言及其蕴含的语文知

识。于是笔者大胆提出了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新法“由果溯因”。

具体做法是:选定文章后,引导学生在初读文章时直观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随后教师还原文本,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体验和思想见解。然后与学生

一起探讨:作品是运用怎样的语文形式来表述这个思想感情的,为什么要用这种

语文形式。这有点类似于数学的证明题,要你证明的结论是确定的,但其间的条

件,过程,是要你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证明的。这样的教学法,笔者认为它的

目标非常明确,逻辑思维严密,不否认学生的个性阅读,笔者只是提供一个可能

或假设,要你运用语文知识去论证他而已。在运用上,学生读了一篇未学过的文

章后,可以自己提出一个关于主旨的假设,然后运用语文知识去验证,能有逻辑

的证明,即是,否,则非。这样,在教学中,重心就明显落在了语文知识的理解

和运用上了。

笔者在讲授现代散文单元时反复以此方法进行传授,惊喜地发现学生受益匪

浅。总体感受是:1、高效,双方都紧扣文本,极少无关信息产生,老师问的有

方向,学生答的够具体,逻辑思维严密,实现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两者之间的

有机整合,每一课,均有关于语文知识的所得,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积累知识,

丰富情感。2、还原文本又发展个性化阅读。在回答为什么的时候,利用他们的

感性经验和已学知识,一起忠实的还原文本,同时又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个性化阅

读,运用语文知识去论证,从而激发他们去阅读相似的文章,达到学语言、训思

维、经营人性的目标,实现培养阅读兴趣的目的,为学生形成的终身阅读习惯奠

定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当迁移到课外阅读,甚至是诗歌鉴赏时,学生也能以此法

去做题,得分率也有所上升。

以张洁的《拣麦穗》为

文档评论(0)

13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