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广东记者匿名采访竟成“钓鱼执法”
作者:贾思莹马兴家?时间:2016-03-17
【内容摘要】:当前,中国新闻界大量采用隐性采访手段。由于暗访行为具有复杂性,所以对于记者暗访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以罗锦华卖假报告牟利为例,并阐述了陈力丹教授关于新闻暗访的观点博弈,在此基础上提出暗访是把双刃剑,新闻暗访手段存在合理与否,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选择。
【关键词】:匿名采访钓鱼执法
?
【事件回顾】:
2010年3月5日,各报均报道了广州地质调查院工作人员罗锦华卖假报告牟利一案开庭审理的消息。这个消息涉及记者的行为是否合法,甚至因此牵扯到这个案件的当事人是否算犯罪的问题。2009年年7月10日,两名广东电视台记者根据群众举报,对广州市地质调查院预警室主任刘永全出售虚假“广州市地质灾害应急点调查报告单”的事进行调查。不巧没找到刘永全,经人介绍,找到了“能办此事”的该院质量审核部副部长罗锦华。记者自称是某公司工作人员,罗接受了记者给的2.5万元,交给记者一份编造的灾情报告单。7月20日,广东电视台报道了罗锦华等出售报告单一事。2010年3月3日,罗锦华以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起诉。庭审中,罗锦华认为自己钻进了记者设下的圈套,其辩护律师也认为,这是记者实施的“钓鱼”行为。公诉人认为,记者是为了公共利益实施暗访,没有刻意引诱罗锦华违法犯罪的恶意。
?
【案例分析】:
陈力丹教授就“罗锦华卖假报告牟利”这一事件表述了自己对于新闻暗访的态度,总体看来是持反对意见。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航行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王旭瑞二人对陈力丹在这篇文章中对新闻暗访的看法提出异议,并总结了自己的看法。
陈力丹教授在《记者暗访原则上不宜采用》这篇文章中认为,如果没有记者干预事实的进程,例如记者以乘客的身份考察出租车的运营,尚可;再进一步,例如记者向当事人声称自己是其他身份的人,并且以这种身份参与事实的进程,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即使目的是为了揭露坏人坏事。在一般情况下,说谎是不道德的(出于安慰人的“白色谎言”除外),记者的工作性质就更不允许说谎了。为了一个合法的目的采用非法的,或者是违背道德的手段,原则上是不允许的。马克思说过:“需要不神圣手段的目的,就不是神圣的目的。”但新闻职业道德属于自律范畴,是有弹性的。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重大威胁的情形下,在用尽了各种合法手段无法获得信息的情形下,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使用暗访手段。
关于暗访,央视《新闻调查》有个内部信条:“无论如何,秘密调查都是一种欺骗。新闻不是欺骗的通行证,我们不能以目的的正当为由而不择手段。秘密调查不能用作一种常规的做法,也不能仅是为了增添报道的戏剧性而使用。只有同时符合下述四条原则,才能采用秘密调查: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我们正在调查的是严重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没有其他途径收集材料;暴露我们的身份就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经制片人同意。”
对此,陈航行和王旭瑞撰文《记者暗访应该得到认可——与陈力丹教授商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第一,善意的“谎言”不违背道德。陈力丹教授认为,记者向当事人隐瞒身份,“声称自己是其他身份”,是一种说谎、欺骗行为,这是不道德的。他们认为记者根据采访需要隐瞒身份是完全可以的。为了公众利益,出于正当的目的,记者善意地隐瞒身份并没有违背道德。因为记者除了职业身份以外,还具有其他社会身份。隐性采访也确实面临着职业伦理的拷问。没有亮明身份的采访,确实存在不诚实的因素。但是,按照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优先权”的配置,是法治社会的一条基本准则。
第二,暗访不纯粹是追求所谓的“戏剧性效果”。暗访存在许多风险,记者的生命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在风险丛生的暗访当中,记者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是活着走出来。如果存在“戏剧性效果”,也是社会因素使然,是当事人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所致,不是记者的主观愿望能决定的。
第三,暗访不是记者懒惰的表现。陈力丹教授认为,“现在相当多的暗访,实际上是记者懒惰的表现”,“九成已有的暗访报道,都可以采用迂回采访的方式揭露真相”。暗访,却需要记者精心准备,提前了解、搜集有关当事人或新闻事件的背景,提前打听或熟悉暗访场所的环境,制订遇到危险时如何撤离、逃生的方案等;采访过程中更是要细致观察,随机应变,环境的艰苦、恶劣可能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逃生时即使关卡林立,也要想方设法绕过去;暗访结束后的资料,由于来源错综复杂,起伏变化因素较多,其整理过程与一般公开采访相比要麻烦许多。
第四,暗访不能与非法划等号。陈力丹教授认为,记者编造假身份,“并且以这种身份参与事实的进程,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即使目的是为了揭露坏人坏事。”合理的暗访是公民权利的延伸,记者除了职业身份之外,还有其他社会身份,记者以消费者、劳动者等合法身份参与事实的进程,应该无可厚非。是否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纪实拍摄 手法及类型.doc
- 关于人文记录片.doc
- 管理评审程序.doc
- 光度学中的几个度量单位 (1).docx
- 光气及光气化反应安全技术 (1).pdf
- 广播电视网络协同覆盖研究_张国祥.pdf
- 广播访谈-生命没有终点.docx
- 广电新星来了!支持超高清电视节目转播_本报记者__郑恩红.pdf
- 广东省2015职业院校动漫大赛试题 (1).doc
- 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社会工作专业群建设项目自评报告20210416.pdf
-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苏教版)(1).docx
- 4.4 解比例 数学六年级下册同步培优讲义(苏教版).docx
- 第四单元《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docx
- (奥数典型题)第三讲 分解质因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提升讲义(人教版).docx
- 2.2:2、5、3的倍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docx
-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苏教版).docx
-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人教版).docx
-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四年级数学下册提升(北师大版).docx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五年级下册数学高频考点重难点讲义(人教版).docx
-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知识点(人教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