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习:如何培养新闻敏感.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

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

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新闻敏感是记者最

重要的职业素质,甚至可以说是记者的职业生命。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

来的,而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培养锻炼“新闻敏感”,提高发现力,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职业敏感。习近平总书记在“8·19”重要讲话中强调,党

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一原则落实到党报新闻宣传中,

就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吃透两头”(即党委政府大政方针为“上头”、

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为“下头”),既要及时把“上头”的精神传达下去;

又要及时地把“下头”的实情反映上来。既要熟悉各阶段党的方针政策

和宣传的中心任务,做到心中有大局,紧跟战略思路,运用新闻手段去

迅速体现中央、省、市的工作大局;又要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生,在

落实“三贴近”上下功夫。

二是深入实践挖掘。到基层群众中去,这是新闻本质属性的要求,

更是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金钥匙”。“一头汗两腿泥”,这是

新闻工作者崇尚的职业信条。只有树立“基层无小事”的新闻意识,聚

焦社会热点难点,把群众关心的、关注的话题作为报道的主题,倾听百

姓心声,解决百姓难题,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推动问题的解决,在党

和政府与百姓之间,搭建“连心桥”,才能创作出具有“清风扑面、泥

土芬芳”的优秀的新闻作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走基层,就是要走出高楼大院,跳出文山会海,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

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扑捉新闻线索,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下基层,就

要腿勤、手勤、脑勤,全身心融入其中,倾注真情实意,讲述真实情感。

抓住生活本质、去粗取精,去伪求真,用生动深入的报道引导人。只要

脚往下走,你就会发现新闻的“富矿”,只要眼睛向下看,你就有写不

完的新闻报道。

三是激发灵感思考。对记者来说,思想的积累尤为重要。记者要关注

社会热点、疑点、难点,平时脑子里经常装几个问题,不断地思考,这

些思考好比酿酒,酿的时间越久,思考越深入,越透彻,越能激发新闻

敏感。当思考的问题一旦碰到现实的题材,脑子里马上会溅出火花,激

发出灵感,就能够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那样的效果。

四是积累捕捉信息。古人说:“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信息和材

料就是“粮草”,新闻写作要认真做好信息和材料的收集与积累工作,

以免在接到写作任务后措手不及,影响文章质量。收集材料就是把党和

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落实情况从工作活动和文件资料中提取出来,为

形成与表现观点、主张作准备。信息和材料本身是一个内容庞杂的集合

体,来源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稳定不变的,也有流动多变的;有

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表象与本质一致容易提取的,也有表象复杂而

不易提取的。如果不加以留心,不刻意去做这个工作,信息和材料就可

能是过眼烟云,不能真正地占有它。

来源:贵州宣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