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特征 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2+生物.pdfVIP

种群的数量特征 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2+生物.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种群的数量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种群的概念和种群数量特征的主要内容。

2.理解并能够应用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

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种群数量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种群数量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保护生

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

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年龄结构的类型及意义,性别比例的

作用。

2.难点:理解各种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特

征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种群的图片或视频,如蚂蚁群、羊群、鸟群

等,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2.种群的概念(5分钟)讲解种群的定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

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种群的特点。

3.种群数量特征的内容(15分钟)

3.1-种群密度:介绍种群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如样方

法、标志重捕法等。通过实例让学生计算种群密度,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

-出生率和死亡率:讲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含义,以及它

们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分析不同生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特

点。

-迁入率和迁出率:介绍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举例说

明它们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年龄结构:讲解年龄结构的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

退型)及其与种群数量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年龄结构的

种群发展趋势。

-性别比例:介绍性别比例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性别比例

对种群繁殖的影响

3.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⑴逐个计数法——适用于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⑵估算法①样方法Ⅰ.适用范围:试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如昆虫的卵、作物上蚜虫的密度、蜘蛛、跳蝻等。

Ⅰ.步骤:a.准备;

b.确定调查对象(一般选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丛生或蔓

生,不好辨别);

c.确定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正方形为宜;(植物的大小不同,

22

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m,灌木为16m,

2

草本植物为1m。)

d.随机取样: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随机取样的方

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例如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

样法,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

e.计数:样方法中的计数要准确,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

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

右”的原则。然后计算密度;

f.计算: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②标记重捕法Ⅰ.范围: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比较

大的生物。

Ⅰ.步骤:

a.第一次捕获生物量,记为M,并做好标记,放回一段时间,

保证充分混合。

b.第二次捕获生物量,记为N,其中带标记的生物量记为m。

设种群的生物总量为X,则M/X=m/N。

【注意】a.标记物要合适,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

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b.两次捕捉期间种群数量要稳定: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

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

c.若标志物易脱落,或生物带标记后易被天敌捕杀,导致m减

小,测得X偏大;

d.若第一次标记后,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重捕,则会导致测得X

值偏小。

③黑光灯诱捕法:范围: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④抽样检测法:范围:适用于微生物。

4.种群数量特征的应用(15分钟)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种群数

量特征分析问题,如人口增长、害虫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等。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个种群数量

变化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5.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种群数量特征在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种群数量变化,积极参与保

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6.课后作业(2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练习题

文档评论(0)

156****1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