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训练:3篇孙犁作品专练(答案版).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训练:3篇孙犁作品专练(答案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桑之事

孙犁

我的故乡,地处北方,桑树很少。只是在两家田地的中间,有时种一棵野桑,叫做桑坡,作为地界。这种桑树终生也长不高大,且常常中途死亡。因为那时土地是农民的生命线,寸土必争,两家都拼命往外耕,它的根生长延伸的机会,比被犁铧铲断的机会,要少得多。

如果有这种桑坡,每年春季,它也会吐出一些桑叶,当然很小,就像铜钱一样。这也是很可爱的,附近的儿童们,就会养几条小蚕,来利用,也可以说是圆满这微小得可怜的自然生态。

蚕儿与桑叶,天造地设,是同时出世。养蚕的规模,当然也是很小的,用一个小纸盒的盖子就可以了。养蚕的心,是很虔诚的,小盒子铺垫得温暖而干净。每天清晨,一起来就往地里跑,有时跑得很远,把桑坡上好不容易长出的几片新叶采回来,盖在小蚕的身上,把多余的桑叶,洒上点水,放在一边储存。

桑坡少有,而养蚕的伙伴又多,于是出现了供需矛盾,出现了竞争。你起得早,我比你起得更早,常常是天还不亮,小孩子们就乱往桑坡那里奔去。过不了几天,桑坡的枝条,就摧残得光秃秃,再也长不出新的叶子来了。

去镇上赶集的路上,倒是有一片大桑树,是镇上地主家经营的。树很高,叶子也大,大人们赶集路过,有时给孩子们偷摘几片。那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

喜剧还没演到一半,悲剧就开始了。蚕儿刚刚长大一些,正需要更多的桑叶,就绝粮了,只好喂它榆叶。榆叶有的是,无奈蚕不爱吃,眼看瘦下去,可怜巴巴的,有的饿死了,活下来的,到了时候,就有气无力吐起丝来。

每年养蚕,①最初总是有一个美丽的梦:蚕大了,给我结一张丝绵,好把墨盒装满。蚕只能结一片碗口大小的,黄白相间的,薄纸一样的绵。

和我一同养蚕的,是一个远房的妹妹。她和我同岁,住在一条街上。她性格温柔,好说好笑,和我很合得来。过年时,我们每天到三爷家的东墙去撞钟——这是孩子们的一种赌博游戏,用铜钱在砖墙上撞击,远落者投近落者,击中为胜。这种游戏,使三爷家的一面墙,疮痍满目,布满弹痕。

我们的蚕,放在一起。她答应我,她的蚕结的绵,也铺在我的墨盒里。她虽然不念书,也知道,写好了字,做好了文章,就是我的锦绣前程。她的蚕,也只能吐一片薄薄的绵。

我们的丝绵,装不满墨盒。12岁我就离开了家。

几年前,我回过一次故乡,她热诚地看望了我。她童年的形象,在我的心里,刻划得太深太久了,以致使我几乎认不出她目前的形象。

我们都老了,我们都变了。②我们都做了一场梦,就像小时候养蚕一样。

我对她诉说了,我少小离家,奔波追逐,患难余生,流落他乡,老病交加之苦。她也向我诉说了,她患了多年的淋巴结核,两个姐姐因为同样的病,都已丧生。她身体壮一些,活了下来,脖颈和胸前留下了一片大伤疤。她父亲无儿,过继了一个外甥。为了争夺财产,她上县进省,和表兄打了五六年官司,终于胜诉,人称“不好惹”。现在和公婆不和,和儿媳也不和。她大姐有一个儿子,早年参军,在新疆工作,她只身一人,去找过好几趟,来回做些买卖,人以为“能”。

她走了以后,据叔母说,她还好斗牌,输了就到田地走一趟,偷公家的大麻子或是棉花。现在老了,腿脚不灵活,就给人家说媒,有时也神仙附体。

听着这些,我的麻木了的心,几乎没有什么感慨。是的,我们老了,这个人经历的和见到的都很多了。不要责备童年的伴侣吧。人生之路,各式各样,什么现象都是可能发生,可能呈现的。③美丽的梦只有开端,只有序曲,也是可爱的。我们的童年,是值得留念的,值得回味的。

她对我,也会是失望的。我写的文章,谈不上经国纬业,只有些小说唱本。并没有体现出,她给我的那一片片小小的丝绵,所代表的天真无邪的情意。

故乡的桑坡,和地主家的桑园,早已不见。我养的花木中,有一棵扶桑,现在这种花,在天津已经不大时兴了。它的叶子、枝干,都像桑树。桑树皮的颜色,与蚕的颜色,一般无二,使人深深感到,造物的奇巧,自然的组合,有难言的神妙。

一九八七年七月十五日下午写讫

(摘编自《孙犁文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介绍了故乡生存环境的恶劣,表现儿童们对“微小得可怜的自然生态”的珍惜,也暗示了养蚕梦想的不易实现。

B.文中通过“我”与远房妹妹的对比,表现了命运的无常与人生选择的不同,突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

C.文章语言平实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孩童采桑、养蚕的场景生动展现了蚕桑养殖全过程,充满了童真童趣。

D.文章在跌宕起伏的叙述中穿插细致描写,不仅形成了深远独特的诗化境界,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厚重。

7.关于文中“梦”这个意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最初总是有一个美丽的梦”,这里的“梦”指的是“我”与远房妹妹期待蚕丝能装满墨盒,寄寓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B.句子②中“我们都做了一场梦”,远房妹妹在人生的奔忙中性格渐变,“我”追求的梦想也未完全实现,表达了对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