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6
第四节:《光的折射》说课稿
教师:赵玉喜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节可主要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及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光的折射规律,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切身的体验,领略到光折射现象的美妙,并热爱大自然。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以下概念:光的折射,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在折射现象中也存在
(4)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由观察实验现象入手,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分析、概括出相应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并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对生活的热爱。
3、重点和难点
根据2012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
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
难点:光路可逆;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
4、教材处理
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说学情分析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学生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在这里采用类比法,再来探究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学生要容易得多。
三、说教法:
1、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节课的具体方法。
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通过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相应的规律。
启发式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课堂教学三为主(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规律让学生从中领悟物理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讨论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主张每一位学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吸收别人的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2、教具
激光手电筒;透明玻璃水槽;玻璃砖;小烧杯;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多功能光学演示器;三日同辉视频剪辑。
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
四、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巩固(2分钟)
光在什么情况下沿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规律有哪些?
(二)、新课引入:(3分钟)
播放有关“三日同辉”的录象剪辑,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习动机感知教材。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