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非遗+新媒体的作文
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依旧
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外来文化的冲击和部分非遗文化濒临灭绝等等。
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宣传我国非遗文化依旧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
的问题,而新媒体的兴起,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思路。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传承还寄托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传统媒体的报道。在互联网大规模普
及和智能手机等可移动设备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
果还依赖于传统的传播方式,必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如何创
新传承路径则是我们当下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
2000年,我国正式开始为非遗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
的数量及规模上在世界已经排名第一。但是,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发
展的社会,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依旧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我国
传承者已经出现老龄化的趋势,而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愿意
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受传者不再将发扬非物质
文化遗产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除此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
外来文化的冲击,甚至部分非遗文化濒临灭绝。所以如何更好地保护
和宣传我国非遗文化依旧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而新媒体的兴
起,恰好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
二、新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
(一)新媒体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的机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的12月,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
9.89亿,相较2020年的3月增长了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
70.4%。其中,单单短视频用户规模就有8.73亿,占了网民整体的
88.3%。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以抖音、哔哩哔哩、快手
为首的短视频软件已经拥有了相当数量的用户,并且随着互联网的普
及,短视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宣传效果,新媒体
利用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将画面和文字结合在一起,展现形式更
具冲击力,对于受众来说更加直观,更加生动。而且新媒体平台大多
设有评论区,人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观点、互相讨论,作者也
可以在评论区进行回复,所以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更强,受众的参与
感更高。在抖音这些短视频软件中,也有不少的用户从事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拍摄和讲解,例如一位来自杭州临安,名为“创手艺”的抖音
用户,从他的简介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70后的竹编手艺人,十四
岁拜师学艺。他的视频很简单,大部分都是用固定镜头进行拍摄,也
没有用复杂的剪辑手法,内容就是记录他用竹子编制各种用品的过程,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账号,拥有300多万的粉丝和2700多万的点赞
量,在评论区里,能看到很多让人意味深长的留言,例如“抖音救活
了这个快失传的手艺”“拿来装菜没有比竹编更环保的”等等,还有
不少人想向这名用户拜师学艺,学习竹编。很多现实中例子都在向我
们证明,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新媒体的平台,来传播非遗文化是一
种美丽的碰撞,不仅可以向人们普及我国灿烂的非遗文化,还可以丰
富新媒体的内容。
(二)新媒体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的兴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
遇,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年龄较
大,缺乏对新媒体的重视和应用。我国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者的年龄较大,他们也常常被大家称为老手艺人。这些老手艺人虽然
技艺精湛,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的传播范围只局限于当地的某个村庄
或景点。在几年前,他们扩大传播范围的途径主要是传统媒体的报道
和宣传,但是如今新媒体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与报纸、广播、电视
同等重要的第四媒体,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还是仅仅依靠传统媒体进
行宣传,那相较于其他文化,我国的非遗文化就缺少了很多的平台和
流量。而这些年龄比较大的传承人本身就不了解甚至没有接触过新媒
体,就算认识到了新媒体的重要性,也缺乏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掌握,
缺少专业的新媒体团队,无法将新媒体利用起来。新媒体的受众平均
年龄偏小,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少。新媒体的兴起的主要得益于互联
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所以新媒体的
受众主要集中在青年人以及中年人,尤其是青年人不仅对新媒体的使
用频率高,对新媒体的依赖以及信赖程度也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