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龚秀英

来源:《时代青年·教育》2011年第12期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483(2011)12-147-2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即是教育“范

式”转型,其基本特点:1.从教育价值观上讲,由“知识本位”教育追求“智慧本位”教育。2.从教

育主体上讲,由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转换为适宜倡导学生为主体。3.从教育方式上讲,由

过于重视传统转换为重视活动建构。4.从教育效果上讲,由负担重、质量低转换为强调科学高

效。这种转换集中体现了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创新人

才为核心价值追求的中国基础教育新“范式”,是一种智慧本位的教育“范式”,而创新人才培养

的主渠道是学校,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创新教育其首选是创新课堂教学,核心是改进

“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教材和学生。1、教学活动则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师生双方

的三种属性潜在地决定了教室里的教和学,它们是能力、行动和思考;2、教学过程是教师与

学生在不同背景之下,通过教学内容实现交互作用。把握好这一过程,教师是教学主体化的先

导,其作用在于引发诱导、指导示范、反馈矫正与适时点拨;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

与、深入探究、拓展思维(信息扩充、学法创新、材料重组)。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和“先行组织者”教

学策略,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是以学

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两种教学结构都有其优点与不足,若能将二者结合起

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则可相得益彰,形成比较理想的教学结构。

教学“过程与模式”“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

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从微观教学活

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动性;从宏观过程的角度看,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教学模式是

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

过程中1、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结构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如“引导发现式”);2、立足

于“面向学生的发展”;3、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

学知识的主动建构;4、分析学生对拓展问题的认知过程。综合信息,设计教学流程及其各环

节的教学情境,调适教学方法和措施,使教学设计能够顺利实施;5、对教学过程的情境创

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练习设计等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合理组

织,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本文是有本人主持的十二五课题研究成果之一,该课题研究当然有它的社会、时代与教育

背景。但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看,却至今还没有真正完成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

变,这是创新教育所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聚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进一步提高

教学实效,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

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

问题。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

国外课堂教学的研究早期忽视课堂实际。60年代后,西方国家注意到教师课堂行为与学

生学习成就、学生自我发展的复杂关系,提出“有效教学”策略。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

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法”(“讽刺—定义—助产”);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遍有效”教学模式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前苏联,凯洛夫提出的“五环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检查

作业及复习旧课—揭示新课题及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这种以追求“教学规

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并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

心”。随着社会的进步,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又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

我国早期已存在“有效教学”萌芽,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尝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

系,但相关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指导性。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大都处于自

文档评论(0)

175****72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