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指向小初衔接的小古文教学
陈珍鹰潭市月湖区教体局教研室
关于中学生语文学习,有句戏言流传甚广:学生学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什么会成为中学生最怕的学习内容?文言文中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等字词语法现象很多,给学生理解造成障碍,加之考试必考,面对大量读不懂的陌生文本,学生屡屡受挫,自然感到难以亲近,更无法深入体会其秘妙。
要改变这一现象,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小初衔接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大都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被称为小古文。
一、小学毕业时,学生在小古文学习方面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呢?
1.研读课标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中直接相关的表述不多,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各学段的相关要求有:
其中古诗文有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讨论,今天我们只讨论狭义的文言文,不包括古诗。
以终为始确定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体应该是怎样的表现呢?对照近三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命题,文言文阅读题附注释,考题则基本是从字词释义、句子翻译和内容理解赏析等三个方面考察学生的。内容理解赏析其实和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并无二致,但必须基于疏通字词句意思的前提下才可能完成,所以,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关键还是引导学生读懂意思。
根据上述思考,我们不妨对学生在小升初时应达到的文言文学习目标做一个梳理:
①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有信心。
②初步具备文言文语感。
③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段。
④初步学习运用借助注释等基本的学习方法阅读文言文。
二、怎样实现这些目标,做好小古文教学的衔接呢?
由学习目标出发,研读教材中的小古文系列,我们能找到许多辅助目标达成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好教材,就能落实目标,做好教学的衔接。
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下,统编教材大幅提高了古诗文比重,小古文篇目增加到14篇。
教材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首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选编非常讲究,篇幅短小,朗朗上口,内容多是有趣的故事,而且很多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文难度依年级逐渐递增,这样的编排基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体验到成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强调趣味,可以用文图连线、文白对句等方式读懂内容,还可以用讲一讲故事、演一演剧情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尝到成功的喜悦。
培养语感的最好办法就是读。教材也不遗余力地提示我们重视朗读。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进行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设计评价表,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好节奏;借助问题链,指导学生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如此,学生在读中培养了基本的语感,也积累了小古文的词句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同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组词,也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教材编排了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栏目,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
由此看来,指向小初衔接的小古文教学,一点也不复杂,用好教材是重中之重。
我们不妨再参照七上教材中文言文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来衡量。
七年级课文在内容上与小学阶段是有密切关联的。如《世说新语二则》,讲的都是聪慧机敏的儿童的故事,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和五年级《杨氏之子》也是此类题材,且同样出自《世说新语》;对《论语》,学生在小学各年级的“日积月累”栏目中已有不少感性认识,五年级《古人谈读书》中也选编了一组;《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是寓言故事,小学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与《诫子书》类似的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内容就更多了,而《狼》的故事内容生动惊险,本身比较吸引人。所以,从内容上看,学好了小学教材中的小古文,学生升入中学后对文言文肯定不会觉得陌生。
从要求上看,七年级比之小学阶段有明显提升,但都不是从零开始,小学的学习目标就是初中的学习支架。
这些合理的坡度设计使得小古文教学的小初衔接更具有操作性。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量的问题,一学期一到两篇的小古文精读,开启了学生的兴趣之窗,增加了一定的积累,初步学习了基本的方法,也能培养粗浅的语感,但语感的形成和巩固需要长期积累,因此,在做好教材内小古文教学的基础上适度拓展,与初中学习衔接的效果将更理想。这种拓展可以纳入教学预设中,如,精读课文读一篇带多篇,学了《杨氏之子》,读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儿童的故事,学了《自相矛盾》,读读其他著名的寓言小古文。也可以每天定时用少量时间,如课前三分钟,选取合适内容进行系统的阅读,日积月累,形成惯例,不断巩固强化语感。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徐老师曾称之为“零布头”时间),学一个文言文名句,讲一个小古文笑话等,我们区毛志娟老师甚至把课堂口令改成了文言文,师说“学而时习之”,生对“不亦乐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