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1
《智能装备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智能装备基础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类别
核心课程
开课单位
智能制造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6学期
学分/学时
2/32
课内学时
32
理论授课
32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32
适用专业
智能制造工程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三维实体建模与设计、机械设计II
后续课程
增材制造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践、毕业设计
二、课程简介
《智能装备基础》是智能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智能感知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智能驱动与执行、智能制造装备单元技术、智能制造装备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系统集成等,是智能制造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驱动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核心技术,理解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路径,具备智能制造装备设计规划、研究分析、模拟仿真及实践应用的能力,探索问题、创新和学习的能力及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智能驱动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核心技术,理解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路径。
课程目标2.
具有智能制造装备设计规划、研究分析、模拟仿真及实践应用的能力。
课程目标3.
具有探索问题、创新和学习的能力及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指标点1.4: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改进。
1-工程知识
课程目标2
指标点1.4: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与改进。
指标点2.2:能够将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综合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分析、对比并试图改进。
1-工程知识
2-问题分析
课程目标3
指标点6.2:理能够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工程与社会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绪论(学时数:2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1)《智能装备基础》课程的性质、作用及主要学习内容;
(2)课程的学习特点及考核方式;
(3)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概述
(4)智能制造装备的内涵
(5)智能制造装备基本系统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制造装备智能化需求的内在和外在驱动因素,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的基础概念和技术要求。
难点:智能制造装备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的基础概念和技术要求。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智能装备基础》课程的性质、作用、主要学习内容、及智能装备的内涵。
(2)通过观看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历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
(3)通过讲解智能制造装备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启发学生了解智能制造装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掌握智能制造装备的主要特征,理解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发展趋势。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学生在学完本单元课程后了解课程的用处,明确学习目标。理解智能制造装备发展的内外因素和发展趋势,掌握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等基础概念,具有针对特定工程问题提出智能制造装备及其系统具体功能要求的能力。
5.支撑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智能制造装备内涵、基本系统的相关基础知识,完成课程目标1;通过观看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历程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讲解智能制造装备面临的需求和挑战,完成课程目标3。
第二单元智能感知系统(学时数:6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1)智能感知技术概述。
(2)内部感知器、外部感知器、新型感知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智能感知技术工作原理,掌握智能感知关键技术指标,掌握各类内部、外部和新型感知技术的特点和性质。
难点:位姿感知技术和柔性腕力感知技术等新型感知技术的基础概念及特性。
3.教学方法
(1)以无人驾驶汽车和气源探测机器人为例,和学生共同分析其应用了哪些技术及实现了哪些功能。
(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场合并汇报。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学生在学完本单元课程后,理解智能感知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掌握智能感知技术关键核心指标,掌握各类内部、外部和新型感知技术的特点和性质;初步具有根据复杂工程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智能传感系统的能力;具有相关知识自我学习和信息综合的能力。
5.支撑课程目标
学习智能感知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并能根据具体应用场合合理选用感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