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年新课程高一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卷
语文
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35
一、现代文阅读(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冼星海:用信仰写就不朽乐章
马毓高洁
生活的艰辛磨炼出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心怀劳苦大众的胸怀
1905年6月13日,冼星海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母亲在一艘船上生下他,
出生夜唯有大海和满天星辰为伴,故取名“星海”。出身贫寒的冼星海,从小跟随外祖父学吹竹箫,听母亲唱
诵广东、澳门等地的民歌。家庭的贫困,母亲的艰辛,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关怀劳苦大众的宽广胸怀;
同时,母亲也用她朴实的民歌为儿子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1925年秋,冼星海进入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学习,师从作曲家萧友梅。1927年,萧友梅和蔡元
培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学院,冼星海追随萧友梅从北平到上海,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后来参加了田汉组织成立
的“南国社”,田汉对冼星海的爱国思想和创作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9年7月,冼星海发表了《普遍的音乐》,提出“中国需要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而是“普遍
的音乐”,“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普遍的音乐”“救国的音乐”便成了他毕生
的追求。
1930年,25岁的冼星海远赴巴黎。在巴黎求学期间,冼星海生活异常艰苦。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击倒,反
而更加努力,创作了《雨天的乡村》《夜曲》等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显现出了他的音乐才华,也锻炼了他的
创作技巧。一个夜晚,突然狂风大作,冼星海因为没有棉被,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实在无法入睡,他便起
来点灯创作,三重奏作品《风》就此诞生了。这是从生活的磨砺中沉淀出来的游子心声。《风》在巴黎音乐学
院新作品演奏会上演出,大获成功。
1935年5月,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学校希望他留校任教,他怀着对祖国的思念,踏上了回国之
路。
他把自己融入工人、农民当中,吸纳着来自人民的心声
1935年,冼星海回国积极投入抗战歌曲的创作和救亡音乐活动中。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并把战火
燃向华北。在这一紧要关头,冼星海积极参加了“词曲作者联谊会”等进步组织,要让自己的“音乐创作充满
着各种被压迫的同胞的呼声”。其间创作了《战歌》《救国进行曲》《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
他的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队,到全国各地演唱救
亡歌曲。在武汉,他与张曙等组织了几十支歌咏队,深入学校、农村、厂矿、部队。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与工人、农民同吃同住,参加劳动,教他们大合唱,组织歌咏大游行。他自己在评价这段时期的音乐创作活动
时说:“我的作品那时已经找到了一条路,那就是吸收被压迫人民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冼星海创作了《保卫
卢沟桥》《保卫武汉》《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救亡歌曲。
他还写文章号召大家用音乐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同胞们,这是我们争取自由的日子!我们要像利用锐利
的武器一样利用救亡音乐在斗争中完成民族解放的伟大任务”。
他的作品像战歌凝聚力量、鼓舞人民、催人奋进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内革命情绪日益高涨,革命圣地延安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爱国有
志青年。
1938年11月,冼星海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一进延安,“许多新鲜的印象都来了”,这
是冼星海以前没见过的景象:错落或整齐的窑洞,像桥穹一样的石砌房屋,古旧的城房蜿蜒在山上……“组织
的关怀,高涨的群众革命热情,以及活跃的延安文艺生活”都激发了冼星海的创作灵感,他迎来了创作高峰,
创作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大量优秀作品。在这一时期,他的音乐思想进一
步成熟,先后发表了《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民歌与中国新兴音乐》等有影响力的文章。
1939年,光未然两渡黄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