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1、《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文本解读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红色经典文本”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歌。全诗以“追寻”为线索,借助对“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意象的歌颂,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强调了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意象鲜明是本首现代诗歌最大的特点。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南泥湾、窑洞、宝塔山”等事物背后的故事,把握诗歌的内涵,符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地主要内容”的落实。这也是本堂课重点要研究的策略。
诗歌文化底蕴深厚。四年级的学生已习得现代诗歌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但他们对红色经典文本的蕴含的革命精神还是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学习起来最怕教师高高在上的歌功颂德,学生似懂非懂的勉强应和。因此,如何通过有效、大量地资料搜集,来感悟延安精神并明白它的现实意义,将是本堂课的难点所在。
语言表达上巧用比喻、排比、对比、反问。整首诗歌节奏明快,饱含深情,全诗押的是ang韵,读起来声韵铿锵。适合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把握情感基调,放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将朗读和资料搜集汇报并重推进,提升学生学习红色经典诗歌的能力。
0
教学目标
(一)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认识“昔、笋、茅、炕、媚、镢头”等字词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结合资料,明确追寻延安的内容。
(三)借助资料袋,查阅资料,领会“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事件背后蕴含的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四)利用略读提示,了解诗歌学习的方法。
0
教学过程
板块一:质疑课题,初识“延安”
1.欣赏歌曲。
播放李谷一的《想延安》,仔细听歌词,这首歌唱出了大家对延安的一份什么情?(思念、热爱等)
2.介绍延安。出示一组延安图片:谁来结合预学单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延安?学生交流反馈。板书: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各地进步青年却纷纷奔向延安,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让我们跟随一起去追寻延安。板书:我把你追寻
3.质疑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谈疑惑。
预设:为什么追寻延安?追寻延安的什么?怎么追寻?
那就让我们带着“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板块二:朗读诗歌,再识“延安”
1.阅读“略读导语”,明确阅读要求。
梳理要求后课件呈现: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明确追寻的是什么。
(3)结合资料理解诗句。
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能从这三方面入手,习得诗歌学习的方法。
2.指引方法——有感情朗读诗歌。
我们知道,要想把诗歌读得有感情,要做好哪几步?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读准字词
出示字词,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出示图片,图文结合识词:镢头、土炕、窑洞;通过找近义词方法识记:昔日、奥秘;发挥想象理解:雨后春素、满目琳琅。
(2)读好停顿
师范读,学生划节奏。
生练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把握节奏,朗读中发现:诗歌押ang韵,读来声韵铿锵。
(3)把握大意
理清结构:借助预学单反馈。
明确语文要素:借助主要事件了解文章内容。
我们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4)体会情感
要想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的情感很关键,只有体会了,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
板块三:追忆历史,细识“延安”
1.阅读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读好停顿。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反馈: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延安,比作燕子和小树,追寻春光和雨露太阳。
(4)为什么要用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呢?
(5)体会情感,交流:这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象征,有种愉悦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6)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2.梳理事件——明确追寻的是什么。
(1)在追寻延安的什么?默读诗歌,圈出关键词句。板书:追寻
(2)学生反馈,相机板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3)发现修辞:排比。指名朗读,提示加强语气。
(4追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