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桃源与沅州》.pdf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师大初中语文九下《桃源与沅州》.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桃源与沅州》

课前预习:

1.搜集资料:了解陶渊明生平,收集与“桃源”有关的诗词名句。

2.课外选读沈从文的一些作品。

相关课程标准:

《桃源与沅州》十分具体描写了此地的山水风物,虽然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流风

遗韵先驱甚远,可也有独特的美。探究点在于两人的人生际遇不同,造成其美学理想也不同。

学习比较式思维来阅读文章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从文散文的基本特点。

3.试着比较《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的写作方法。

评价任务:

1.落实生字词听说。

2.概括文章大意。

3.课文研讨。

4.比较阅读。

5.拓展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发学生对桃花、桃源的暇思。)

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品描绘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净土乐土?(学

生回答)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作品中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桃

源这个地方却是真真切切的。当地的山水风物,在当地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而外乡人读

来可能口角余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源与沅州》,看看是否在作者的

笔下,还残存着陶渊明作品中的流风遗韵?

二、整体感知:

(一)作品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

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

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

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

城》、《长河》等。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

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

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

《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八骏图》、《黑凤集》等,中

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西散记》、《湘

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身然的生命形

式,赞美人性美;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

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

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

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二)检查预习:

1、落实生字词听说:结合“词语手册”的内容当堂解释、掌握。

2、概括文章大意。请学生复述,补充,教师点评。

三、课文研讨:

1、沈从文把桃源当时的玉器、鸡蛋、茶叶等土特产介绍得有声有色,是如何来刻画的

呢?

——明确:写实手法。

2、文中是如何写桃源伐子的?

——写了船工,写他们的生活习惯等……

3、文中出现了几类生活在沅水一带的人?他们身上有各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想借由写

人表现什么?

——表现人性,表现对湘西人们的赞美,对湘西民风的讴歌……

4、为何要在选文的末段讲述城门上的那一片触目黑色的来历?在这个故事中,姓唐的

青年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明确:一个牺牲者。算得上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的进步青年。体现民族的自爱自尊

自强,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下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他最终壮烈牺牲,折射出了作者在民族

自强不息背后隐藏的悲剧意识。

四、拓展探究:

1、讨论:有人说,在沈从文的笔下,常常能看到“以‘悲悯者’的挚爱,忧患民生疾

苦”。例如:桃源伐子上的小水手,随时面临葬身激流的危险,即使死了,大不了顾主为死

者,烧几百钱而已。对此,你如何理解?

明确:湘西地方的蛮荒落后,人民精神的日渐堕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危难,等等,

作者并不仅仅为此愤懑不平

文档评论(0)

177****7360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专学生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