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4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开辟中国文学创作的新局面,“五四”文学的主倡者几乎一边倒地否定
“文以载道”。因而出现了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文论界持续百年地批判“文
以载道”;另一方面,在文学史研究中那些受到批判的载道派作家又转身获
得很高的地位。“文以载道”被误解为是一个功利主义观点。殊不知,它能成
为中国文论的超级概念,若没有代表中国文学精神,哪来如此殊荣?
②其一,“文以载道”提出的不是“两项式”问题,而是“三项式”问题。持“两项
式”的看法总以,为这个命题只处理“文”与“道”的关系在创作,之前,文是文,
道是道,待到创作时,拿起“这个文”去载“那个道”。如果这“道”又是某个抽
象观念,创作中出现概念化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文以载道”包括三个问
题,多出的这个“载”就是指创作主体。即使将“载”理解成“记载”,这个记载
的人有自己的观点、情感、趣味,他在记载中必然体现自己的倾向性。这
时候,再用“这个文”去记载“那个道”,也就带有主体情感。如此则“载”实为
是表现从外部搬来的陌生的“道”,而是自然地呈现经过主体体验过的亲切的
“道”,这时候的“道”与其说是客体对象,不如说是主体体验。于是“载道”成
了“言志抒情”,“言志抒情”就是“载道”。若执着于两项式,忽略三项式的事
实,怎么能够正确认识“文以载道”?
③其二,“道”的内涵不是对应特定时期的统治思想或利益,也不是仅指特定
的道德观念,而是包括更广泛的宇宙问题、历史问题、所有现象物问题。“道”
的内涵有三层。第一,它指万物的本原,这是从本体论探寻宇宙万物的起
源及意义。就此而言,它与具体地服务于皇权统治没有直接关联。第二,
它指不同思想流派的思想传统。在儒家,指的是仁义之道;在道家,指的
是自然之道;在佛教,指的是出世的涅槃之道。就此而言,它与统治者某
一时期采用何种统治术相关,但这些统治术不能体现这些思想传统的整体
义涵。在多数情况下,统治者宣称实施“仁政”,但不是完全采用孔孟的仁政
思想。第三,指万物之道,是说各种自然与社会现象都有自身的活动规律,
这与具体统治的关系也甚远。如在主张“文”与“道”相关苏轼强调描写时,“人
情物态”,这时的明道变成了明万物之特性,明人情之冷暖,创作变成了表
现具体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故强调“文以载道”,大可以通向天地自然,
久可以通向历代治乱变迁,微可以通向一物一人之形态特征。
④其三,其中的“文”与道虽是关联的,却又具有自身活动规律而独立发展。
大作家与大文论家既是文与道关系的肯定者,也是重文的肯定者。刘勰有“情
文”“丽文”概念。“情文”表明为情创作,无情就无法创作;“丽文”表明文的美
丽可爱、光彩四射,非丽就不能成文。苏洵苏轼父子提出“文而沛然”,文章
要气韵饱满。曾国藩认为创作应扫除旧习,在干干净净的基础上创立新的,
这是对文的推崇。但也要清楚,“文以载道”要创造的是“天地之至文”的大文
学景观。在“天人合一”观念影响下,“文”的构成除了“人文”外,还有“天文”
和“地文”,三者之间是相通相生的。
⑤?因为现代人要解决的问题
不同于古代。“文以载道”要表现天地自然之大、历史过往之久、人情物
态之微等,现代创作则侧重要求反映现实人事的当下境遇等。古今创作虽
有交叉处,但已经异趣。用现代眼光去看古代,古代文论难免会成为过时
的遗存而遭到轻视。近年有学者提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纠正这种
现象,但却以现代为唯一标准,以古代为挑选对象,看似取来了一堆古代
的东西,结果只是现代样式的替代品。这样的“现代转换”不能在差异中
丰富现代,只能在数量中充实现代。提出“古今文论的双向转换”,或许
可以解决这个单一转换造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动车辆电机控制器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docx
- 泵安装、操作和维护手册ASP Pump Manual CN_2018.08.08.pdf
- 电线电缆工艺质量常用参数计算.pptx
- 生物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docx
- 宁波市镇海天地液压有限公司行业竞争力评级分析报告(2023版).pdf
- 《GBT_20801.1-2020_压力管道规范_工业管道_第1部分_总则》.pdf
- 文艺演出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pdf VIP
- 燃烧器低氮改造项目实施方案.docx VIP
- CJT 326-2010 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docx
- 国家开放大学11680丨经济法(会计本)(统设课)期末考试复习题库.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