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劳动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应有之义,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本人紧紧围绕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一、升华劳动认知,激发劳动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因此,很难依据现有理论知识来全面理解劳动教育,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鉴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周围环境和身边事物来进一步了解劳动的内涵和意义,为他们后续积极参与劳动教育奠定基础。比如在为学生讲解“我们的公共生活”和“家乡的喜与忧”相关内容时,便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调研活动,使其能够认真观察生活现象、社会环境,比如观察街道环卫工人的劳动过程;了解建筑工人建造楼房的过程;观察商场销售人员的卖货经过等等,使得他们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劳动内涵和劳动教育价值,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劳动岗位,虽然所处的劳动状态却有所不同,但是都是为了自身的目标而奋斗,他们能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推进社会发展进程。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劳动的认知,并激发他们的劳动意识。
二、升华劳动内涵,激发教学活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之前,需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劳动元素,从而能够立足于教材本身为学生讲解新的知识和概念,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同时,还能够为后续发展品质、劳动实践创设有利条件。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挑战第一次”相关知识时,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之后,应尝试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课堂讲解中。具体来讲,本人为学生讲述自己的劳动经历、分享自己的劳动经验,从而能够创设适宜情境来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挑战的生活经历。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劳动和努力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对他们的挑战内容进行辨析和指导,使其能够在挑战中获取挑战乐趣和劳动体验,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劳动意识。
三、升华知行合一,激发劳动动力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采用的说教式或填鸭式教学方法容易让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和乏味,进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最终无法实现劳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自然渗透。鉴于此,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来指导课程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引进信息技术来创新教学模式,将晦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和形象,进而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内需与动力,成功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比如为学生讲解“低碳生活每一天”相关内容时,本人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全球变暖的具体表现和根本原因,进而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行为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同时,能够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并在环保理念的驱动下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了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章节内容和课题主题,本人依托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纪录片,比如《大气层消失》《星际穿越》《地球改变之年》以及《可可西里》等等,并要求学生探究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回顾和反思我们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加速全球变暖?我们应如何落实低碳生活呢?”使得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获得劳动教育,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言行和举止,最终实现教学合一。
四、升华劳动体验,激发育人潜能
为深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师需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余,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进而能够将知识讲解与劳动实践摆在同一教学位置上,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可以依托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劳动环境,增强他们的活动参与度和体验感。可以是以班为单位开展班级大扫除、美化班级等活动,或者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校园公益除草、社区志愿等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或是商场角色扮演等活动,旨在凸显劳动教育成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和联系,使得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完成基础的劳动任务,比如洗菜、拖地、晒衣服等等,最终能够使得学生意识到劳动的真正价值,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当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