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重证据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流为例
摘要:“二重证据法”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考证方法,自民国提出后经久不衰。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都对历史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是以证证史,缺少探讨的过程。本文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第三子目的内容,运用“二重证据法”的有关方法探讨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状况,培养学生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解读史料的能力。
关键词:二重证据法历史教学汉朝罗马帝国
一、“二重证据法”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大学讲授《古史新证》时第一次提出“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于补正纸上之材料,易得证明古书之某不全为实录”,即通过地下之新材料与现有的古文字资料互证互补来探寻历史的真相。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继承乾嘉时期历史考证学的传统,结合一系列考古发现的新材料,采用西方近代史学方法,对中国古史进行考证,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开辟了20世纪历史考证学的新道路,成为新历史考证学的开山。王国维利用最新出土的甲骨文结合古籍考证出殷之先公先王,殷周制度等,使后人对殷商制度有了进一步认识。
陈寅恪继续延伸和拓展,将“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相互结合、相互验证。“地下之实物”主要指的是地下考古发掘出土的材料,“纸上之遗文”是指传世的文献材料;“异族之故书”主要是指国外记载的相关材料,“吾国之旧籍”指的是本国国内所记载的材料;“外来之观念”是指国外的思想观念以及看法,它通过文献记载等方式展现出来,“固有之材料”是指我国国内本身存在的材料。
二、“二重证据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将历史研究方法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很多人提出质疑,认为历史研究方法是历史研究者需要掌握的,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是真实的不需要验证,中学生也不适合做史学方法训练。其实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运用相关文字材料、实物材料或传世的文献材料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现出来,已经初步体现了“二重证据法”的理念。但大多数情况是为了验证课本的观点,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所使用的方法也没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从历史的学科特性看,历史学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科学可以反复的试验得到相同的数据,历史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它的一度性和不可逆性,“历史的一度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发生在过去的某个特定时间点的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均是不可能重新演绎的,我们对历史上的一切事件与现象的认知都不是通过亲自经历、直接观察得到的,而是通过前人留下的各种材料间接地认识历史。”如何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体会、掌握这种历史的学科特点,感悟真实的历史,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像史学家一样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来看待和分析有关问题。
从课程标准来看,“史料实证”被认为是其他素养达成的必要途径。“史料实证”是指通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的方法。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的学习历史,在此过程中重视史料的收集、辨析、解读、论证与运用。知道史料是联系过去与现实的桥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和依据,了解史料的不同种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实物、国内外各种文献以及考古发掘均是史料,都可以作为材料证据,找到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多种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掌握史料实证的基本运用方法,并且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能对历史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选修课程中的《史学入门》、《史料研读》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探究历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在理解史事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做到论从史处。同时还应了解史料运用的基本方法,尝试解读史料获取不同史料,综合运用不同史料进行研究。
从教材文本来看,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内容增多。这个多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加了大量的文字史料、实物史料、遗址图片等等,这为我们开展史料教学提供了素材。其二是结论性论述变多,这对我们的史料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重证据法”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有利于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史论分离的现象,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其地位将日益凸显。
三、“二重证据法”的教学运用举例
笔者在执教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课有关“文明的交流”一目时发现课本论述罗马与汉朝关系时是这样论述的:“两大强国之间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明确表明双方只有民间往来而无官方交流。但随后的“问题探究”引用《后汉书》的记载提及“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汉”。汉朝与罗马有无交流?是直接交流还是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