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47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第47讲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阶段特征:;近三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时空定位及主要内容:;冷战与两极格局;考点1:冷战与两极格局;考点1:冷战与两极格局;(4)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5)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

①二战后,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②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③日本与西欧的衰落;

④世界人民对于战争的反思,要求和平。

(6)外部原因:他国干涉,铁幕演说对“冷战”的兴起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1946年1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

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材料一【历史纵横】随着二战后美苏矛盾的不断激化,双方的态度也逐渐强硬,都把对方视为敌人。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长电报”,提出了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这是遏制政策的前奏。

同年9月27日,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向莫斯科发回“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的主要障碍,并正在把苏联作为战争的对象而准备未来的战争。由此可见,二战结束仅仅一年,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都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凯南的“长电报”和诺维科夫的“长报告”

材料二(凯南)电报中认为,为了求得安全,苏联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

——整理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遏制战略解析》;考点1:冷战与两极格局;问题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材料一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计划。

——“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材料二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马歇尔计划”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1)概念:

“地缘政治学”是瑞典政治学家哲伦(1864-1922)的新创。认为国家的行为应被看作是一种竞争力量,必然的结果就是少数强大的吞并弱小的,这是竞争中的永恒规律。这样,力量因素就成了国家的决定因素,只有大国强国才能影响大陆及全球的政治。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从国家利益出发,将具体国家的安全纳入全球背景之中,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2)具体表现:

①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首次直接对峙,导致德国分裂。

②第二次柏林危机:冷战风险急剧发展,修建柏林墙。

(3)影响:

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德国分裂。;问题探究: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法、苏、英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认识,请结合漫画谈谈你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领域;(二)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

1.含义:

指的是冷战时期,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2.标志:

1955年华约建立,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形成。

3.特征:

(1)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

(2)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3)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

(4)美苏主导,带有霸权主义色彩,同时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机制;

(5)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6)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相结合。;核心素养:分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唯物史观);考点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考点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考点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考点2: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提示:

(1)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2)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科技和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