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示古诗的独特魅力.pdfVIP

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示古诗的独特魅力.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示古诗的独特魅力

第一篇: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示古诗的独特魅力

在朗读中展示古诗的独特魅力

——浅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是一首赞美西

湖美景的诗。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

神韵,这首诗的概括性很强,它不是写西湖一时一地之景,而是对西

湖的美景作全面的评价。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西湖在晴天灿烂阳光的照耀下,

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的美。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前两句中

的“晴方好”和“雨亦奇”都是对西湖景色的赞美。紧接着诗人用了

一个奇妙又贴切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

西湖的神韵。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热爱和赞美,通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

胸襟。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

如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查找相关的课程资料,这对于理解诗意

很重要。此外,本班学生的朗读较好,对于诗歌教学以读为主,读中

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式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一上课我用课件展示了西湖的风光,图

片的展示更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美丽,萌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又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

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又感到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区区28个字勾勒出西湖的美丽。

(二)了解苏轼,理解诗题

我只用课件出示苏轼的简单介绍,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提高了课堂

效率。然后让学生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的形式读诗题,并思考诗

题意思。读中有境,读中悟情,读书不仅是手段,同时还是目的,更

是一种过程,成了学生全身心的生命活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

表达能力。学生带着问题读,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学生的回答

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加以总结,学生就理解了诗题写了作者在西湖上

和朋友饮酒时,先看到晴天的景色又

看到雨天的景色。

(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我让学生通过自读、读通诗句、根据注

释自学、初步理解诗意。然后师生交流,共同品读,感悟。在品读过

程中从景和情两方面来说。

1、在欣赏美景时,抓住“水光潋滟”“山色空蒙”两词,借助画

面,及教师语言渲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出

阳光照耀下的西湖色彩明丽、波光粼粼,熠熠生辉以及雨中西湖的朦

胧、神秘。让学生边想象边诵读,从景中悟情。古诗语言精炼、意境

深远,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因为有了想象才会有意境,有品味。用图

片展示晴天时候湖面的景色,由于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

制,要让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

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感

受其中的内容,产生和作者同样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