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复习限时规范综合训练 综合练15 含解析.docVIP

高考语文复习限时规范综合训练 综合练15 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综合练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5分)

材料一

我国有自然村落230多万个,比如炎黄故里、大禹故乡等等,古村落孕育出中华的文化文明,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很多传统村落正在迅速消失,著名学者冯骥才对此颇为担忧:“根据调查,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国消失了90万个村落——我们失去古村落的速度从来没有这么快。”(2015年3月11日《文汇报》)

村庄不仅是中国人的主要居住形式之一,还是礼仪的发源地,传统伦理的根基。从这种意义上说,村庄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保护村庄就是留存人类的农耕文明,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就是见证历史沧桑的变迁,赓续先贤前辈的集体记忆。只有从文化自觉的高度认识村庄,村庄才不至于消失,村庄原始风貌才有望保留。

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应大力倡导保留村庄原始风貌,让“村庄”以全新的内涵进入我们开发的视野。不是大拆大建、大挖大填、大砍大伐,而是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是急功近利、千村一貌,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步子放慢些,把规划做得好些、再好些,真正让乡村回归自然本色。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任何一个人、一个群体都无法割断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母体之间的精神联系,在他们身上也总带有难以抹去地域文化传统影响的深刻印迹,因而才懂得乡情、乡愁之可贵。还乡为了祭祖,为了寻根,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寻找由特定亲缘、地缘、宗族等构成的社会连接脐带,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宁静。这对于当下急剧变化、浮躁不安的年代来说,可以让生活在城里的人们,不因走得太快而丢失了灵魂。

一个完整的村落,不仅是具有建筑表象的物质空间,还是具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精神层面的文化空间,这就使得古村落的保护意义更加重大。

乡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国家历史文化记忆,一种历史文化的民族情感,一种民族历史文化的思想内涵。“记住乡愁不仅要保护青山绿水,更要留住人民创造的文化和他们的文化情感。”

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就记住了乡愁,记住了乡愁也就记住了回家的路。(《记住乡愁就记住了回家的路》

2013年12月20日《福建日报》)

材料二

华西都市报: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怀旧”。人们追忆家乡,追忆过去。您认为乡愁是什么?

谭继和:乡愁是一种故乡情感,除了是实体上的故乡,还可以是一种精神家园。从哲学层面上说,乡愁就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地方。故乡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从而不会迷失方向。从文化层面说,乡愁是爱国家、爱民族的情感、伦理、心智的基础,是民族精神的支柱。从环境、生态角度来说,乡愁意味着对古老农耕文明的追忆和怀念。城市化破坏了农耕社会的生态,世界很多城市史学家,呼吁工业城市回归生态文明,这种乡愁指的是对乡村生态文化以及伦理秩序的怀念。(《提倡乡愁情感守住精神家园》

2014年2月22日《华西都市报》)

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纪录片《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应把古村保护上升到文物保护的高度,从立法角度使古村保护形成机制和规范。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古村中发生的历史故事启迪着后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历史养分。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乡村中的传统文化习俗蕴含着强大的道德力量,带给观众直观的感悟、深切的感受。社会学家认为,传统古村落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2月28日《光明日报》)

那么,为什么乡愁会如此深刻地嵌在人们的心中?

有研究者认为,为了报效国家,远离乡土是古人实现自我理想的必由之路;同时,受中国传统宗法秩序中“叶落归根”思想的影响,他们又时常记挂故乡的一草一木。于是,对乡愁的吟唱成了文人们漂泊与流浪中的精神归宿。而中外历史上无数次的战争,让平民们背井离乡,格外思念故土,因此也留下了大量有关乡愁的民间文学作品。可见,乡愁其实是全世界文学共同的母题。写下了经典诗歌《乡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乡愁是“人类普遍的情感,和爱情一样是永恒的主题”。

(2014年8月5日《重庆日报》)

历史一再证明,要想天下大治,国泰民安,必须让真正的文化归位。归于顶层设计,归于政府行为,归于百姓生活,成为人们心灵不可或缺的大米、阳光和空气。可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娱乐当文化,把文化产业当文化,让文化严重狭隘化、低俗化、低能化。这样的认识,让本该用于支持真正文化建设的预算资金大多投向娱乐产业,造成大量场馆闲置,项目浪费。而真正的文化是核心价值系统,它是一种改造力、引导力、建设力、和谐力:让不孝敬的人变得孝敬,不尊师的人变得尊师,不爱惜资源的人变得爱惜,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41516171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