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1 探索微观(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xVIP

10.1 探索微观(教案)2024-2025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1探索微观

1.物理观念:

(1)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

(3)建立原子结构观念,了解微观世界的大致尺度。

(4)知道原子的构成和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2.科学思维:

(1)能结合对宏观物体大小的认识抽象出微观世界的物质尺度的概念。

(2)通过了解汤姆孙实验和卢瑟福实验,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科学探究:

探究电子的发现对原子结构的意义,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分组讨论,通过交流展示,加深对分子结构的认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了解分子概念的来源,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科学史的简介,了解物理模型建立的过程,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3.原子的核式结构和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历程。

教学难点: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厚厚的鞋底穿久了为什么底会越来越薄呢?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样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索微观世界。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关于物质结构的猜想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6—P117的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

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教材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呢?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原子”。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探究点二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7—P118,了解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分子的大小。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了解的知识,比如分子概念的来源,分子的概念,原子的概念,分子的大小等。

等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进行总结:

1.分子

(1)分子概念的来源: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首先把它叫做分子。

(2)分子的概念:物理学中,把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我们常见的物质,无论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无论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

分子很小,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么分子到底有多小,我们又如何去测定分子的大小呢?

观察微小物质的方法——显微镜。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分子,必须采用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多媒体展示:电子显微镜下的硅表面硅原子的排列。

只要从放大的图中得到放大后的硅原子的直径,再除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可以得到硅原子的直径。这是一种精确的测量方法。

3.原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的物质分子,其原子构成也不同,如: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也有单原子分子,如大多数的金属:铁、铜。原子能不能再分呢?接下来我们就沿着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继续探索微观世界——把原子切开。

探究点三把原子“切开”

1.阴极射线实验

直到19世纪末,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十九世纪后期,人们发现了阴极射线。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教师讲解: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进行了认真的实验研究,确定这种射线是由一种带负电的微粒构成的,它们来自原子的内部,他把这种微粒叫做电子。自从电子发现后,人们认识到原子也是可分的。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关于电子的一些知识。

请学生回答:(1)电子的质量有多大?(2)电子的半径是多少?

电子发现后,科学家就思考:电子带负电,而生活中物体通常是不带电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请同学们思考。

讨论: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子结构有何重要意义?

电子的发现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

探究点四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

由于原子、电子都很小,在无法用仪器对它们直接进行观察时,只能借助某些实验,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想象、类比等方法,构建出它们的模型。

强调: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在一些事实的基础上,经过想象、类比等论证提出的,它是否正确,需要实验的检验。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原子的结构,把自己的猜想画下来,并请一位同学来展示自己的猜想。

文档评论(0)

琳萱备课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课件、教案、试卷等各类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