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整体视角的小学语文语段教学三重转向 .docx

基于整体视角的小学语文语段教学三重转向 .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整体视角的小学语文语段教学三重转向

简要:语段是介于语句与篇章之间的语言单位,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基于整体视角的语段教学可以从语段意义理解、表达效果分析、语用范式迁移等角度,进行由读懂句子含义到厘清句间关系、由品析精彩词句到解析构段逻辑、由局部模仿句式到整体建构段式的“三重转向”。意在引导教师从整体视角展开语段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语段意识,理解语段表达的底层逻辑,获得语言建构的基本能力。

“语段是指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构成的,在形式和内容上与上下文互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一段话。”[1]语段介于语句和语篇之间,是一个具有鲜明主旨和连贯逻辑的有机整体,既隐含着语言表达的思路,也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规律。小学阶段的语段教学包含语段理解和语段表达两方面。语段理解即明晰语段的意义,体会语段的表达方式、组织顺序、过渡衔接等;语段表达即在把握构段方式、结构逻辑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意思展开的习作实践。语段教学的有效落实,是夯实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基础的关键所在。

目前,语段教学存在“段”的意味不浓,整体性缺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浅表式阅读,关注句子中显性信息的提取,忽略句子间相互关联的隐性信息的揣摩;散点式品析,专注于品读局部的词句表达的精彩,忽视品味整体的语段结构的精致;

模糊式迁移,关注写作主题的迁移,而忽略写法,尤其是构段方法的提炼与运用。

以上现象造成学生在语段理解时无法深入,语段表达时逻辑紊乱等情况。因此,必须基于整体视角展开语段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语段意识,理解语段表达的底层逻辑,获得语言建构的基本能力。

一、语段意义理解:由读懂句子含义转向厘清句间关系

阅读语段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统编教材序列化编排了语段概括要素,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然而,当学生面对没有典型关键句,关系较为复杂的语段时,在概括上往往会出现偏差。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把握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分不清主次,无法进行提炼整合。为此,语段教学必须在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梳理语段结构,分析语段层次,进而厘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读懂语段深层含义的目的。

1.多个信息提取与整合,提高意义理解的准确性

语段中的每个分句都包含着多个显性信息,而分句之间互相关联,又会生成若干隐性信息。阅读过程中,需要提取、解释、判断、整合这些信息,以达到理解语段的目的。对于信息的整合与意义的获得可以有以下两条路径。

(1)由分到合,先梳理再归类。以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为例,课后练习

题要求分条梳理文中有关松鼠的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逐句阅读,逐一提取关键信息,如第4自然段共五句话,关键信息分别为:树权搭窝、搭窝过程、舒适安全、窝口朝上、窝盖遮蔽;然后对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明确这段话是从搭窝选址、搭窝过程、窝的特点三方面来介绍的;最后提炼出这一自然段的小标题:搭窝。

(2)由合到分,先抓关键再分项。以四年级下册《猫》为例,文章一开头就明确提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生围绕“古怪”这个关键词,带着“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猫的古怪体现在哪儿”这样的思考进入语段阅读,逐句提取相关信息。如第3自然段中:的确很乖,可是一天一夜不回家;的确贪玩,可是一连几个钟头等老鼠出来。作者用了两个“的确”,两个“可是”,把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矛盾之处表现出来,凸显猫“古怪”的特质。

2.多种方式朗读与强化,增强意义理解的敏感度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将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感悟,通过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呈现出来。在语段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把握分句之间的关系。

(1)师生合作朗读。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一课时,由于学生对革命题材文本认知上的不足,要读懂句子,把握句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提供支架,促进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如第2自然段的开头两句介绍了红军需要储粮的原因,教师可以加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引导学生读懂句子;接下来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读句子:红军为什么要到茅坪挑粮?去茅坪挑粮容易吗?战士们愿意去挑粮吗?教师一句一句问,学生通过读对应的句子来回答。在一问一答中,学生读懂了句子表达的层次,也深刻感受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敢于担当的品质。

(2)学生自主合作朗读。如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的第3自然段,

从“发现、质疑、观察、结论”四个层次介绍了“我”探究蒲公英秘密的过程。其中结论部分的句子较为复杂,教师请同桌合作朗读,并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读。学生发现:蒲公英可以张开、合上是总起句,适合齐读。接下来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